【明報專訊】儘管金管局因應QE3再出招收緊按揭,熱錢仍有機會繼續流入樓市。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的謝偉銓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QE3效應下,本港樓市實在看不到回落機會;他並認為樓市已處於「非常時期」,港府應推出短暫而堅定的措施來冷卻市場,其中將額外印花稅(下稱額印)實施的時限和稅額加倍,是最可行之法。
謝指出,QE3意味美國將大印鈔票,加上低息環境將持續更長時間,「現時好多人買樓其實都屬『非剛性需求』,並非真正用作自住,入市就係為賺錢。即使政府前年11月推出額印辣招,但好多買家最近放售物業,就算要畀5%額印,但一樣有錢賺;過去兩年內如果將單位放租,就更加有租金收入作補貼。」
現置業者多為「非剛性需求」
謝認為,港府雖已多番公布未來數年的土地及新單位供應數量,但遠水實在不能救近火,建議需推出更直接的冷卻樓市措施,包括將額印的期限、稅款加倍。根據現時規定,買家購入物業後,如在6個月、7至12個月,或13至24個月將單位放售,須分別繳付15%、10%或5%額印稅款(按成交價計);換言之,謝的建議,就是將額印期限延伸至最長48個月,最短亦要等上12個月。同時,額印稅款則由現時的5%至15%、增加一倍至10%到30%;若非港人買港樓,可考慮額外多加2成額印。
建議公司名義 不能做按揭
謝認為,如額印限期加長至48個月,正好配合屆時剛好到位的新供應公營或私宅單位。他強調:「自己的建議是為冷卻、而非要推倒樓市。政府講明遊戲規則是點樣玩,買家(投資客)就要自己先計數。」 除在額印方面再落重藥,謝指出,當局亦可在收緊物業按揭上落手,但就不需繼續調低物業按揭成數上限,而是規定購買第2套房的人士(不論是一、二手物業),均不能以公司名義承按。
明報記者 林可為 林景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