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無信不立,在國民教育科、李旺陽事件及釣魚島等風波下,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全線下滑,其中對港府不信任者已較信任者多,信任淨值(即信任比率減去不信任比率)自04年4月以來首次現負分,9月份數值為-1。至於對中央的信任淨值更是-14,是12年新低。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分析,港府民意基礎薄弱,而特首梁振英以為透過「民生無小事」等瑣碎政策可以積累民望,但其實一件突發事件,如國民教育科爭議,所得的民望已能「一鋪清袋」。
學者:需同顧民生核心價值
調查由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9月11至14日訪問1036人,發現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指標都全線下跌,巿民對港府的信任程度跌至2004年4月以來的新低,表示信任的有34%,較6月少1個百分點,而不信任者有35%,增加3個百分點,得出信任淨值為-1。
調查要求市民就信任度評分,以1分最不信任及5分最信任計算,港府所得的平均量值為2.9,下跌0.1分。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亦下跌,9月份信心淨值只為2,足足下跌12點。
信任中央淨值-14見新低
市民對中央政府的評價也如此,信任淨值已跌至-14,較3個月前再少9點。這亦是2000年6月以來的新低。市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淨值則是-4。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指出,在立法會選舉後進行的調查顯示,所有信任和信心指標都全線下跌,「立法會選舉、國民教育爭議、李旺陽事件、釣魚島事件等等,全部可能影響上述數字的變化」。
李彭廣指出,市民對政府的觀感,不是一時三刻產生,而是累積一段長時間而形成,認為梁振英要挽回市民對他個人及政府的信心,必須「兩條腿走路」,不單要靠民生工作,也要顯示政府敢於捍衛本港核心價值,但這方面梁卻未能予人堅定信心。他表示梁振英近期大鑼大鼓提出增建升降機助長者上落行人天橋等,用意是好,但可能會予人感覺,「細碎的事去做,但大事卻做不成」。
「無民意基礎政府難有作為」
不過,李彭廣稱現時的困局是市民不信任政府,政府想大刀闊斧進行社會改革也不易,因為要改革,必須靠領導者去凝聚社會共識,惟沒有市民信任便做不成,最終又只能做回一些瑣碎事項。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