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育兒百科﹕瀉後谷肚 補充水分(0-1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9日 06:35
2012年09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1個月大的兒子,出玫瑰疹,抓傷後有些發炎,吃了退燒及消炎藥。及後他又有肚瀉,於是吃了止瀉藥,但這幾天,發現他肚子有些脹,大便困難,醫生給他開了瀉藥,我怕孩子受不了,應該給他吃嗎?


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屬相對良性的疾病,多半發生在6個月到1歲半大的小寶寶身上,不論性別,任何季節都可能發生,傳染力並不是很強。玫瑰疹通常不會癢,也不會起水疱,在發病1至3天內,會慢慢消退,不過,孩子在患病期間,可能會覺得煩躁不安而不斷哭鬧,如果他抓傷疹子發炎,就要視乎情况服用適量的藥物消炎減敏。


病毒排出 止瀉藥力未散

孩子生病時,照顧者的個人衛生及家居環境衛生意識都必須提高,也要勤為孩子清潔,包括他接觸過的毛巾、玩具等,以免沾上不潔穢物,令他病情惡化。


患腸胃炎而肚瀉是身體自然調理的一部分,首先要給他多喝水以補充失去的水分,止瀉只是制止、紓緩徵狀,當病毒排出後,藥力可能仍然存在,這對孩子身體有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消炎藥或抗生素都會有小量副作用,每個人的反應和出現的速度亦不同,有些人的反應很快浮現,有些則在停用藥物後的一星期還會延續。


若孩子現在有谷肚現象,而排出的大便很硬,可試多喝水以改善狀况。倘若便秘或排便困難情况持續,則必須請醫生檢查,排除患上其他疾病的可能。簡單便秘或排便困難,用俗稱的「甘油條」塞肛已能解決,亦無副作用,但最重要是及早辨症治理。


資料提供﹕仁安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劉成志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