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偉文﹕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改動難免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9日 06:35
2012年09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港鐵的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從來都是爭議點,由於可加可減機制在今年完結,政府要和港鐵商議新的票價調整機制,而在這個背景下,政府前天突然公布了會對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作個半月的公眾諮詢。而且值得令人關注的是,這次的諮詢文件只有5頁,更沒有提供任何方案予市民討論。在政府一般的諮詢過程裏,通常都會作比較全面的調研,跟着列出數個可行方案給公眾討論,而這次的諮詢的做法大大不同,文件的內容和深度都顯得不足。以政府的官方說法,是政府已明白社會有意見認為,在審議港鐵調整票價時,應考慮港鐵利潤水平、服務表現、市民負擔能力等因素,但卻沒有將這些因素加入諮詢文件之內,更讓人感到這次的諮詢很不一樣。


港鐵加價是一個燙手山芋,原因是港鐵是一家上市公司,港鐵在上市時已明確地將其票價調整和立法會分割,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希望其票價調整被政治化。在5年前兩鐵合併時,港鐵曾大幅減價超過10%,並換來一個按既定數據輸入來計算的票價調整方案。在營運上港鐵是優秀的,和其他國際城市相比,港鐵無論在服務水平和總體管理上,都是位於前列。可是港鐵由於是一項公共事業,所以也背負了公共事業的困難,即在機構盈利和社會利益上,兩者永遠是相對的。站在一家上市企業的角度看,以獲取最大的合法(留意:是合法而不是合理)的利潤是應有之義;可是社會卻往往以企業社會責任來審視公共事業的加費,不管公共事業的加費是有多大理據,只要是由市民口袋中拿出來,都是無法接受,筆者就曾在一些網絡群組的討論區看過以「喪盡天良」來形容某公共事業的加費。當然,筆者不是說公共事業加價就是不對,只是想突出公共事業在加價上的難處,港鐵作為一所營利甚高的公共事業,其所受的民間壓力也是不少。


盼以民意作為與港鐵談判基礎

說回這次港鐵加價的諮詢,政府委託顧問公司去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用意明顯是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作決策的理論基礎,這是和以前一些重大政策的處理一樣,反而加插公眾諮詢的做法卻顯得很有趣。筆者的看法是,以往港鐵加價時已引發了不少風風雨雨,社會上也表達了對港鐵加價的不滿,而且也帶出了在原有可加可減機制以外的其他因素,在諮詢文件中提到的地產收產、服務水平、總體營利數目、市民負擔能力,都是在以前港鐵加價時社會提出來的反對論據。


若果從這個角度出發,諮詢是希望以民意來作為與港鐵談判的基礎,對港鐵來說,在票價調整上會是飽受壓力。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新的票價調整機制是主戰場外,其他民意代表也會有各式各樣的票務訴求,月票幾可斷定會是另一個訴求,至於其他的意見如回購港鐵,更會是新一屆立法會的熱門議題,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