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QE3利改善中國「外需」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0日 06:35
2012年09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聯儲局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在聯儲的聲明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這麽一句話:「委員會預期,在經濟復蘇走强之後的相當長時間裏,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將是恰當的」。這句話標誌着聯儲局至少在短期內對通脹容忍度的提升,其意義甚至高於QE3的推出。在全球失衡的大框架下,QE3對中國有以下幾點重要影響。


(1)中國因體制問題,內地持續存在消費不足,儲蓄過剩的狀况,决定了中國需要出口。這意味着中國經濟如果不靠外力,難以維持自生的持續循環,這亦表現在大量貿易順差上,這種內部失衡的局面,需要別的國家的失衡來平衡。考慮到中國經濟龐大體量,只有美國才有這個資格。QE3因為令美國槓桿率上升,因此對中國有利。在全球失衡的背景下,美國槓桿率的上升就意味着中國外需的改善,QE是推升美國私人部門槓桿率最有效的政策。


內地推穩增長措施 必要性降低

(2)QE3也意味着內地推出穩增長措施的必要性降低,考慮到QE3帶來的流動性湧入和通脹預期,房價可能會面臨更大上行的壓力。政府可能在外需改善的背景下對房地產持更嚴厲調控。


(3)QE3會讓內地流動性狀况改善,人民幣對美元重現升值壓力。QE3的出台意味着國際資金流向美國的動力减小。中國今年上半年持續外流的資本可能會回流。QE3還會讓美元匯率明顯貶值,帶動盯住美元的人民幣也走低。這會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預期重燃。


(4)QE3可能會推升內地通脹。QE的推出往往會帶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明顯上升。中國PPI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關係緊密,因而有望在QE3的推動下减輕通縮的壓力。中國CPI主要受國內食品價格影響,與QE的關係沒有那麽直接,可能會通過預期的途徑受到一些影響。因此筆者繼續維持CPI同比數字下半年小幅上升的預測。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