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佐洱轟英視港「提款機」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1日 06:35
2012年09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退下火線,但重炮手本色猶在,強烈批評英國政府管治香港150年,從未為香港着想,並形容英國從來只當香港是「亞洲最大財富的提款機」。


指中英談判期間 英「自把自為」

陳佐洱昨日在新書推介活動中,指英方多次在中英談判期間「自把自為」,在推出居英權計劃、通過人權法案,以及拋出新機場等計劃前,均沒有問中方的意見,「想把錢在1997年6月前盡快花出去」,是不計後果,認為英方要「背上歷史罵名」。


陳佐洱在《我親歷的香港回歸談判》中提到,在1995年曾指摘港英政府福利開支過高,最終會「車毁人亡」,他昨質疑,英方當年沒有通報中方,「動用幾乎所有財政儲備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政府舉債」,拋出跨越97年的「機場及港口發展策略」,目的只是「巧妙地讓香港的金錢流回英國」。


發展機場港口「讓錢流回英」

陳透露,當年英方提出建新機場的玫瑰園計劃,留給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只有50億元,還未計債務負擔,最後協議雖令儲備上升至250億元,但在協議簽訂後,新機場的成本預算仍節節上升,「說穿了,英方還是想大灑金錢」。雖然如此,但陳佐洱覺得香港還是需要建機場,最終他越級上書國務院,機場才能順利興建。


「除了利益英國在乎香港嗎?」

港英政府分別在1989和1996年,提出策略性污水排放計劃和動工興建西北鐵路,卻從沒有和中方商討,陳批評英方多次想在談判中「暗渡陳倉」,均是想在回歸前用盡儲備。


陳佐洱昨在記者會上,質疑英國「從來是把香港當作她的殖民地,當作她獲取在亞洲最大財富的提款機」,又說「英國佔有香港的心,但是沒有守護香港的意」,反問「除了利益,英國還在乎香港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