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工業互惠安排 以往多由國家提出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1日 06:35
2012年09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東保將其產品的部分組裝工序以及部分零件的生產工作交給客戶以打開市場的做法,可稱為「工業互惠安排」。其實,這種做法已出現了超過20年。只不過,以往最常見和最為人所知的,是出現在軍工和飛機行業,而且多數是由國家層面提出。


軍工飛機行業較多採用

其中,美國的F-16戰鬥機在全球累積售出約4500架之多,部分也是靠這做法。例如,韓國和一些歐洲國家與美國談判購買F-16戰鬥機時,都會要求後者的部分組裝工作,甚至部分零件的生產工作,要交給它們的國內企業進行。有關國家甚至會指明,這些組裝工序和零件生產工作,要佔上整筆交易的某個百分比(如20%、30%等)。


據悉,韓國在這方面就做得相當不錯。該國有部分企業更因此而成為F-16戰鬥機在亞太區的重要零件供應商(不只應用於韓國自己的F-16戰鬥機)。


此外,中國向美國購買波音飛機時,亦有要求部分零件需由內地企業生產。只不過,有關零件的價值相對整筆交易的金額就微不足道。還有,中國出售梟龍戰機和軍艦、坦克車等給巴基斯坦,後者亦同樣要求,不少組裝工作需交給該國的企業。為此,中方也要派出一些工程師長駐該國的企業協助。


小訂單較難實行

東保利用「工業互惠」的形式,來打開好幾個新興市場,以及避開偏高的進口關稅,可說給其他製造業者帶來了啟發。但無可否認,這種交易形式亦有一定的限制。


首先,金額太少或數量太少的訂單,就很難採用這種形式。而一些設計太簡單的產品(例如某些家品、杯碟等),亦很難再分拆組裝工作或者零部件生產工作給外國客戶。電子、電器、影音、電腦、鐘表、電訊、機械、汽車、造船、飛機等行業,則較為可行。


政治原因 棄印度設廠

東保既然可以將部分組裝工序和零件生產工作交給印度的客戶,會否考慮索性自己在當地設廠呢?(日本的汽車生產商,就在多個國家設立組裝廠。)


陳鑑光表示,他們曾經考察過當地的環境,但在一些內地朋友的提醒和勸告下,決定放棄在當地設廠。這是考慮到政治風險問題。第一,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議50年來都未能解決。第二,印度視巴基斯坦為主要敵人,而巴基斯坦則是中國的最忠實盟友。若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衝突,中國很可能會支持後者。


陳鑑光擔心,若該公司在印度設廠,將來有可能會因為政治問題,而影響到其運作或產權。因此,最終放棄了在印度設廠的念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