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f b暗查用戶廣告瀏覽購物行為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5日 06:35
2012年09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網民在facebook(fb)點擊完廣告,最後有否買貨,本是個人私隱,但原來已在fb掌握之內。《金融時報》報道,fb跟數據收集公司Datalogix合作,追蹤美國用戶在fb瀏覽廣告後,到底有否購物,以評估fb廣告效果,美國數以萬計用戶的網上廣告瀏覽模式及現實生活的消費習慣,頓成fb囊中之物。


與購物數據公司合作

追蹤的關鍵,是每名fb用戶登記帳戶時,都有一個登記電郵地址。fb方面會將點擊過fb廣告的用戶電郵地址,交給購物數據公司Datalogix。Datalogix則用有關電郵與全美逾千零售商的客戶購物紀錄作比對。由於零售商往往透過積分優惠卡等促銷,要求用戶登記電郵地址接收「着數」資訊,只要將優惠卡購物紀錄的電郵,與fb的用戶電郵配對起來,就知道哪些用戶看過廣告,並到門市購物。


稱評估廣告效果

報道稱,Datalogix進行配對時,會隱去每名客戶的個人資料,以密碼識別各人身分,綜合出用戶看廣告後的購物數據,讓fb及其廣告客戶得悉哪種網上廣告模式最有效。Datalogix作風低調,卻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數據收站公司,買下了全國7000萬個家庭的消費資料,為他們的消費習慣開設檔案,包括購買什麼牌子的車,或在超市買了什麼貨品等,這些資料可供廣告商購買,以確定廣告策略。Datalogix不諱言,今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將網絡媒體與現實購物習慣的關聯,連繫起來。該公司已為fb分析45個廣告,其中七成個案,商家在fb每花1美元賣廣告,可額外帶來3美元收益。


涉違FTC和解協議

由於所有fb用戶都自動成為調查之列,美國隱私保護組織數碼民主中心批評,有關調查並未向用戶提供足夠的保障和透明度,相當於一座全天候蒐集數據的工廠,將資料賣給商家。這種調查還可能違反fb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和解協議。2007年fb推出Beacon平台,將用戶的網上活動或購物,通知所有朋友,相當於向所有目標用戶發廣告,結果遭用戶指控違反私隱集體興訟。fb最後關閉服務,並與FTC達成和解,賠償950萬美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