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5歲獨女讀K3,在家像個開籠鳥,說話很「老積」,學習程度在班上算中上。但上課表現很被動、幼稚任性,不高興就不回應別人,有時連跟老師說自己名字或再見也不肯,更不肯回答問題。我說她這樣不能升小一,她就大哭,如何提升她的社交能力呢?
孩子在特定環境中表現出持續緘默、寡言,和她在其他場合表現迥異,令人聯想起選擇性緘默(Selective Mutism),此屬社交障礙一種。這類心理失調的患者本身語言理解和說話能力正常,但在某些場合無法以說話表達,顯得非常退縮,不願意參與活動。一般發病的孩子自小便出現徵狀,除非遭遇巨變,否則很少突然出現。
故家長描述這孩子出現的困境,需要作以下深入探討﹕
1. 孩子學會運用語言以來,一直有類似表現嗎?若近期才出現,中間發生過什麽大事?
2. 孩子表現不合作,在不同場合中,有多大差異呢?在不同課室、面對不同老師的表現有差異嗎?若參加她喜愛的興趣班,情况會改善嗎?收集這些資料,仔細分類,抽絲剝繭找尋影響孩子的源頭。
3. 與類似背景、同齡孩子比較,這孩子的差別在哪裏?
以上的過程和推敲,可客觀評估孩子的表現,以確定孩子在哪些地方需要協助提升。
在校寡言 或害怕挑戰
同時要注意,有些孩子不願意面對挑戰,怕被取笑、失敗,或當她感到不受重視時,也會選擇迴避來抵消壓力,這時大人可能會因誤判形勢而催促她,令事情惡化。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能耐,訂好目標,給她充沛時間和嘗試機會,耐心鼓勵,推動她逐步改善。若情况持續,就應找專家評估,避免增添她不必要的挫折感,破壞親子關係。
資料提供﹕如家心理服務臨牀心理學家姜源妮博士
孩子在特定環境中表現出持續緘默、寡言,和她在其他場合表現迥異,令人聯想起選擇性緘默(Selective Mutism),此屬社交障礙一種。這類心理失調的患者本身語言理解和說話能力正常,但在某些場合無法以說話表達,顯得非常退縮,不願意參與活動。一般發病的孩子自小便出現徵狀,除非遭遇巨變,否則很少突然出現。
故家長描述這孩子出現的困境,需要作以下深入探討﹕
1. 孩子學會運用語言以來,一直有類似表現嗎?若近期才出現,中間發生過什麽大事?
2. 孩子表現不合作,在不同場合中,有多大差異呢?在不同課室、面對不同老師的表現有差異嗎?若參加她喜愛的興趣班,情况會改善嗎?收集這些資料,仔細分類,抽絲剝繭找尋影響孩子的源頭。
3. 與類似背景、同齡孩子比較,這孩子的差別在哪裏?
以上的過程和推敲,可客觀評估孩子的表現,以確定孩子在哪些地方需要協助提升。
在校寡言 或害怕挑戰
同時要注意,有些孩子不願意面對挑戰,怕被取笑、失敗,或當她感到不受重視時,也會選擇迴避來抵消壓力,這時大人可能會因誤判形勢而催促她,令事情惡化。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能耐,訂好目標,給她充沛時間和嘗試機會,耐心鼓勵,推動她逐步改善。若情况持續,就應找專家評估,避免增添她不必要的挫折感,破壞親子關係。
資料提供﹕如家心理服務臨牀心理學家姜源妮博士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