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7歲兒子,一向少說話、喉音重、聲音小,今年獲派入一間不錯的小學,老師說他說話時有很多懶音:「貧」和「朋」、「機」和「雞」、「男」和「藍」不分,而讀英文r和l、th和s……混亂,老師說若不糾正他,有礙學習和溝通,要我們多跟他練習,請問可以具體做些什麼去改善呢?
孩子說話不清的原因很多,他的生理心理、生活環境、習慣都可能交錯地影響他,孩子早期咬字不清是語音發展必經的階段,大人以為長大了就自然會好,可是若情况持續,習以為常,將來要改變難度自然增加了。
多練習指正 達字正腔圓
像家長描述的例子:「貧」和「朋」、「男」和「藍」是常見懶音,主要是發音時將某聲母/韻母讀成另一種發音較省便的近音聲韻,令個別字發音不完整、咬字含糊;而「機」和「雞」的例子,常見於小孩使用不同方言而出現的混淆情况,只要小心、減慢說話速度就可減少出錯。常見的懶音問題,多由習慣而成,只要孩子得到適當的指正、訓練,配合勤快練習,就可以達到說話字正腔圓的效果。
然而,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也會因不同的地方慣常運用而出現本地化現象,例如r、l、th、s、sh,對習慣用廣東話的人來說,要咬正音腔,的確需要特別用心地學習才行,而這類瑕疵一般都會被接受。
可安排言語治療師
要改善孩子的情况,家長不妨和老師保持緊密聯絡,有需要時校方可轉介、安排言語治療師為孩子找出問題所在及建議改善方案。只要家長及孩子積極和耐心地聽取、跟隨正確的指導,配合練習,情况一定有所改進。
資料提供﹕啟言堂言語治療及健康訓練中心言語治療師魏家欣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