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月剛公布了一項有關港人醫療保障現况的調查結果,顯示兩大醫療保障缺口:一是有34%的受訪者未有購買任何保險,反映醫療保險的滲透率不足;二是已購買醫療或危疾保障額未能應付實際所需。在已購買保險的受訪者中,66%受訪者其購買保險的產品種類依次為人壽、醫療及危疾,約88%的受訪者持有人壽保險、65%及63%的受訪者持有醫療及危疾保險。
為了得到最周全的保障,應如何選擇保險?
筆者相信很多港人為了身故後身邊人生活質量能有保證,已預早購買人壽保險,保障受益人的生活。但部分人對疾病保障方面的了解不足夠,例如,若一個人不幸中風,出院後休養及接受5個月的物理、言語等治療,休養期間必須暫停工作,前後將花費十多萬。有投保人誤以為事前購買醫療保險已經足夠,毋須投保危疾保險,但兩者性質其實不同,可互補不足。
在上述中風的例子中,醫療保險可保障入院的醫療費用,包括住院病房、手術室、專科及內科、深切治療及醫院雜費等。而危疾保險則可提供出院後的保障,由出院前後、額外專科治療、慢性疾病持續護理、復康、家居改動,甚至生活費等開支都可受到補助。
危疾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
醫療保險是採用實報實銷方式,視乎保單條款,可多次索償診療及住院費用,總索償金額不會超過實際開支,但每項費用都設有最高賠償額。現時有部分醫保不需投保人預先墊支費用再稍後索償,而是保險公司直接向醫院交付費用,較為方便。
而危疾保險方面,保障內容以投保人的病症種類為單位,並非像醫療保險般以醫院費用類別為單位。危疾保險為受保人提供一次性現金賠償,以減輕受保人的生活壓力或財政負擔,但大多有索償限制,由1至5次不等。市面上有不同保障範圍的危疾保險,大概提供4至50種的嚴重疾病保障,如主要的「都市殺手」癌症、心臟病、中風、肝病等,部分會重點保障男女性獨有疾病。
高收入者可選定額收費
人壽保險的保費大致分兩種,一是累進式收費,即保費跟隨年齡而提升收費。另外是定額收費,根據投保人購買時的年齡釐定,往後不變,好處是對理財更有預算,但前期所繳付的保費會較累進式為高,因將整個保障期的保費攤平,兩者保費差距可達雙倍,故應考慮財政狀况,如家庭開支佔收入比例大,可選擇累進式收費;相反高收入人士,可選擇定額式收費。
注意事項:
1.是否受保至100歲?
2.是否保證續保?
3.是否有自付額?
◆Tips:
1. 建議所有保險每月供款總額,不宜超過每月收入的一成
2. 愈早投保,保費愈低
3. 善用保險組合,以獲得最周全的保障
張佩儀
美國萬利理財控股 有限公司亞太區總裁
新聞類別
財經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