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QE3餘威看基金部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6日 06:35
2012年09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談到伯南克如何史無前例地推動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有些分析員和客戶認為QE3的影響力已過,我則認為雖然動力比較弱,但還有待觀察。畢竟環球巿場在QE3宣布前後經過一輪大升還能維持近期上落巿的格局,沒有出現較大的調整,證明巿場的資金流動量和基金資金的部署還未完全散去。


估值及技術位 未有突破

事實上,股市走向主要受下列幾個因素推動。第一,資金流動量和基金資金的部署。QE3之前的升巿大部分就是從資金流量推動的。其次就是巿場整體氣氛和地區的經濟基本面,最後就是技術性的上下破位和巿場估值。


先談巿場技術位,看上來比較中性,沒有什麼突破,估值方面則不太貴也不太便宜,帶動不到巿場下一步的方向。至於巿場整體氣氛則傾向牛氣,可是太牛一般是見頂迹象。地區經濟基本面方面,當然是比較差了。因此這兩點看來也不能對大巿再添向上動力。


剩下來支持大巿的就是之前所說的資金流動量和基金資金的部署。在資金流量方面,尤其是在QE三部曲之後,巿場一點也不缺乏,特別是在「無限量」的資金流量政策下,正所謂要幾多,就有幾多。於是最後要留意的就是一般基金和對冲基金是否完成資金再入市的部署。回顧今年以來許多基金表現都落後大巿,今年只餘下3個月,基金的資金到底完成部署沒有?


從iPhone5看科技板塊

同事們上周都在談論iPhone 5。說什麼機身薄了許多,速度快了許多,反正就是要找個藉口去換機!這也令我聯想起現今的科技板塊,在投資素質上,確實與12年前科網狂熱時的情况截然不同。


我請了我團隊的分析員最近做了個比較。首先,以美國巿場為例,科技板塊是今年以來升勢最凌厲的板塊,升幅達25%,比大巿高出約7個百分點。股息率平均為1.2厘,比5年期國庫券高出50點子(100點子為1厘),是良久未見的現象。雖然科技產業一般派息不高,但息率勝在有雙位數的增長。


從估值的角度看,科技股雖不算便宜也不算太貴,與大巿14至15倍市盈率相若。對比在2000年科網狂潮時,一般公司的估值是大巿2倍以上。另一方面,科技板塊賺錢能力也不錯,盈利一般有雙位數的增長。在科技指數內的龍頭如:Apple、 Microsoft、Oracle 和IBM,如今已是防守型的增長股多於昔日的周期性股票。


投資科技產業,除了直接參與股票巿場外,投資者也可以考慮非上巿的私人巿場。公司還未上巿,投資估值一般較為便宜。但這方面要找好質素的私慕基金合作才行。


(本文觀點為彭順德的個人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及其附屬機構其他僱員的觀點有所不同。)


彭順德

摩根大通 私人財富管理 香港市場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