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規劃增建醫院增加醫生 應付老年社會需求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7日 06:35
2012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增加和人口老化趨勢,需要興建醫院和有足夠醫護人手應付需求,道理淺顯易明,但是,過去多年香港並無規劃興建大型公立醫院,而醫生人手持續緊絀,有關情况,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形容香港醫療體系瀕臨崩潰;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也認同未來10年,本港短缺2000多張病牀。目前本港的醫療問題,主要是需求大增而長期供應停滯所致,政府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增建醫院,增加培訓醫生,才能應付必然到來的人口老化的醫療需要。


現在,香港醫療領先新加坡

他日,星洲有可能從後趕上

《明報》的「港星雙城記」專題系列報道,今日刊出第4輯,探討兩地醫療現况和未來。過去3輯(關於房屋、吸收移民和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新加坡都較香港優勝,以港府的政策和應對,暫時看不到有可能從後趕上;今日的「醫療篇」,揭示目前本港明顯領先星洲,但是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行動,本港卻又不及星洲,若本港仍然蹉跎歲月,不盡快規劃補救,則星洲的醫療「業績」反超香港,絕對有可能。


現在,每千名人口與病牀的比率,本港是1000比4.403,星洲是1000比2.198,即人均病牀數目,本港雖然未達到每千人5.5張病牀的標準,卻已大幅領先星洲;另外,公營醫療開支佔政府經常性開支,本港是16.9%,星洲只有10.9%。這兩項數字反映在醫療水平,則港人平均預期壽命屬世界最長的地區之一,嬰兒夭折率是全球數一數二最低,癌症存活及器官移植存活率也是全球最高的地區等,就很正常了。


不過,星洲應對醫療「落後」的決心和行動,顯得果斷,例如新加坡政府已經向國民承諾,到2020年之前將增加3700張病牀,以本港的標準而言,這是3間大醫院的病牀數量,以一間醫院從規劃、興建到投入服務需時約10年,新加坡政府應該在密鑼緊鼓地爭取實踐承諾了。另外,星洲與本港一樣短缺醫生,本港由本學年開始,醫科生名額增至420個,星洲人口約是本港的三分之二,他們的醫科生名額增至500個,這個比例,顯示星洲解決問題決心之大,還有是近年星洲廣開門戶,招攬大批外地醫生到當地執業,紓緩短缺的壓力。


反觀香港,隨着人口增加和老化,高永文認同本港未來10年短缺病牀2000多張,港府需要拿出應對之策。本港規劃興建「龍頭醫院」,最後一間是上世紀80年代的東區醫院,約有1800張病牀,於1993年啟用;2000年投入服務的將軍澳醫院,只有約400張病牀,明年擴建完成,病牀增加170張;另外,明年啟用的北大嶼山醫院有160張病牀,基於醫生短缺,暫時並無駐院醫生,至於計劃興建的天水圍醫院,則落成無期。


林奮強成立的「香港黃金50」研究數據顯示,住院病人過去10年升8%,但本港病牀數目一直維持約3.5萬張,僅增長1%,隨着人口增長及老化,預測10年後病牀需求升至近4萬張;另外,研究發現本港現有約1.2萬名醫生,已短缺近5%,估計7年後,醫生短缺將增至近20%即3140人,還有40%醫生將於未來20年退休,目前大學每年培訓醫生數目已增至420名,但最快要2020年中才能成為專科醫生。星洲招聘外地醫生應急,本港醫學界則實行「保護主義」,2006年至2010年間,平均每年只有9名外地醫生成功來港執業,醫生不足會影響醫療質素,近年本港醫療事故頻仍,相信與此有關。


本港公營醫療設施和醫生嚴重不足,直接與曾蔭權政府沒有人口政策、沒有長遠規劃有關,以現時港府坐擁約6500億元財政儲備,而曾蔭權治下7年派錢、派糖耗費超過2000億元,以這樣豐沛的資源,卻吝於興建醫院,這是對不起香港市民。


高永文認同病牀短缺、醫生不足。我們期望梁振英政府能夠開展長遠規劃,對症下藥,包括增建醫院、增加培訓醫護人員,因為從數據而言,現時每年420名醫科生並未能滿足長遠需求。至於招聘外地醫生應急,期望醫學界從市民整體利益出發,勿再諸多留難,政府則要對市民展示負責任的做法,若醫學界只顧及業界利益,便要考慮收回醫務委員會就招聘外地醫生的審批權。


收費應該適當增加

公院才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隨着醫療融資最終可能只做到自願醫保,看來曾蔭權政府擴大私人醫療在整體醫療所佔份額的算盤,難以打得響;政府回過頭來,加大對公營醫療的投入,是較可行的選擇,否則醫療體系遲早爆煲。但是,現在公營醫療收費極低,不可能持續,政府應該研議逐步增加收費,要使用者負擔適當比例的成本;公營醫院也應增加一定比例的病牀,供中產人士使用,以成本收費,這類病牀,在私家醫院收費飈升形同牟取暴利下,對中產人士極具吸引力,值得政府考慮。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