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按計劃執董王永偉﹕加按投資 回報未必理想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7日 06:35
2012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周前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同時表示會維持超低息環境至2015年初。近年有個別業主,趁彽息將物業加按,然後將套現的低息資金投入其他投資項目,甚至買入其他投資物業;《宏觀論按》作者兼按計劃執行董事王永偉就認為,有關做法既冒風險,實際回報也未必理想,不建議一般業主仿效。


雖然金管局於去年曾要求銀行的新做樓宇按揭息率不應低於「底線」,但王永偉指出現時的新做按息普遍仍為2.15厘,比通脹率更低,買樓當然成為資金的理想出路,「現時的利率低,借貸人要還的利息比以前少很多,會吸引買樓者承做更多的樓按。例如買家本來有足夠的資金支付五成首期,但因為利率低,部分買家權衡後,最終還是做七成按揭,將多出來的錢作裝修,或者其他投資,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對於近年愈來愈多業主將物業加按,利用套現的資金作其他的投資,他就認為這樣的投資回報未必理想,「向銀行加按物業,每月的利息約為2厘多,部分銀行的加按計劃利率更會比普遍樓按更高,雖然現時要找到回報率高於2厘的投資並不難,但為何要一邊繳交每年約2厘的利息,一邊投進利回報率約2厘的投資呢?在這過程中,投資者每年的獲利可能不多。而且現時其他投資途徑,如股票市場仍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即使是藍籌收息股,投資者亦須冒股價下跌的風險,所以這類的加按套現再投資手法,其實並不理想。」


選二手樓投資 較理想

即使是將套現所得的錢再買樓收租,王永偉亦認為買家須小心選擇物業,因為現時一手樓和二手樓的租金回報率差距甚遠,一手樓由於管理費和定價較高,會影響回報率,故二手樓將是較為理想的收租選擇,但因為套現後投資者的每月負擔加重,而且第二個物業的按揭只可做五成,以一個400萬元的單位為例,買家連同其他雜費,需要拿出200多萬元現金,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故他推斷一般業主難以用加按套現的方式增持物業。


至於過去一直有投資者向非金管局管轄的財務公司進行樓宇借貸,以獲較多的貸款,王永偉直指金管局於本月14日推出的新政策,將會加速這類型公司和樓按的發展,「銀行因指引而不可提供按揭,令此類產品的發展空間增加,事實上,近期市場上提供此類貸款方案的機構已大幅增加」。


QE3帶動樓價 料較QE2弱

雖然金管局的新政策是為了減輕QE3對本港樓市的影響,但他相信只可阻截部分資金,預料QE3仍會帶動樓價,但應不會出現前兩輪的QE政策所帶來的大升浪,「QE1和QE2時,歐美不景而亞洲前景看俏。但現時市場正擔心中國增長放緩,所以未必再像之前般吸引大量資金流入亞洲。對香港的刺激可能較之前為低,但利率將維持極低水平,仍利好樓價。」


他又認為,市民要留意美國QE3政策對市場的心理影響,因為2008年底美國聯儲局公布量寬後,香港的樓市成交並未即時好轉,要待2009年4月後,土地註冊處的成交宗數才突破1萬宗水平,「換言之,QE1推出初時,市場並未完全了解措施對本地樓價的影響,現時一般人似乎已接受QE會令樓價上升,此情况或會推使更多本來在觀望、猶豫的用家入市」。


預計銀行續搶按揭業務

雖然美國承諾維持低息至2015年,金管局去年亦曾發出最低按息指引,變相調升按息,減低低息對樓市的影響,不過王永偉覺得現時金管局難以重施故技,「2010年新取用按揭3200億元,2011年是2200億元,今年估計在1800億元以下,餅本身細了,按息難升。金管局過去定下按息指引,理由是風險管理,即擔心銀行搶生意,令利潤低至不正常水平,但現時銀行的按息息差並不是太不正常。」儘管現時銀行按揭的利潤的確不如97年,但已經比2009至2011年初理想,所以他相信未來銀行仍會繼續搶按揭業務。


明報記者 歐陽慧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