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生命中有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最令人措手不及的,或許是突如其來的重病,如果沒有親人在身邊,那「苦」的程度,令人最是難熬!
日前因急病入院一個星期,出院後甫打開電郵,即收到讀者的投訴信函,指出9月13日〈不做指鹿為馬的暴君〉一文引典出錯,遂不敢怠慢撰文致歉。查「指鹿為馬」者應為趙高而非其主秦二世。出現如此錯漏,實難辭其咎,日後行文定當倍加謹慎,免重蹈覆轍,望讀者見諒。
平時暴躁紮紮跳
留院一星期,倒也想說說所觀所感。雖然全程只是待在病房中,兩手輪流插着針管打點滴,半步離不開病床,但看到了很多平時忽略了的東西。由急症室給送到病房,我一直留意着自己的病况,而最能引開我注意力的,是同房的幾位病友。
有一位兒孫滿堂的老翁,因跌傷頭部受創而出現腦退化,不時胡言亂語,老嚷着要離開,甚至自行拔掉針管,醫護人員拿他沒有法子,唯有給他穿上保護衣縛在床上。聽他女兒說,老翁個多月前還是好端端的行動自如,而且四代同堂,活得樂也融融,惟一次家居意外便將一切打破!
鄰牀的一位老伯因病不能吞嚥,進食要靠胃喉輸送,說話語音不清,一些很簡單的要求醫護人員都不太明白他說些甚麼,因此他十分暴躁滿腹牢騷,不時按動緊急掣召喚護士前來,弄得各人疲於奔命。
在我對面牀的是個年幼時患上腦膜炎的青年,因痙攣入院,行動不便,住院多天沒發過一聲,整天呆呆的坐着或躺着。還有一位已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家,只能在牀上蠕動,大小二便失控,整天在呻吟叫喊,陣陣叫聲聽得人內心刺痛。
探病時間靜下來
但這不是病房內唯一的畫面,無論各人平時舉止行為如何,只要一到探病時間家人來訪,全都安靜下來變了另一個模樣。腦退化症的老翁不再胡言亂語,雖偶有把子女認錯,卻也乖乖的安坐下來,細啖女兒弄來的愛心湯水。滿腹牢騷的老伯也鬆開了緊鎖的眉頭,有太太和兒子耐心聆聽着他絮絮叨叨,護士們可暫鬆一口氣。而痙攣的青年在家人面前明顯地活躍起來,整天呻吟的老翁也平靜下來,享受着家人用熱毛巾他臉上輕撫。
眼前的一幕,令我想到無論醫療制度有多完善,對病人來說,沒有誰會比家人的照顧更貼身和貼心,尤其是年老或失去自理能力的病患者,他們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愛與照顧。
我呢,每天最期待的當然是太太下班前來探望。由我病發時她憂心忡忡伴着我入院,到後來的幾天不斷追問着醫生病情進展,看得出她比我自己還要着緊。出院時,我因長時間吊鹽水致有點水腫脹了一碼,而她則因連日勞累明顯瘦了一圈。太太,辛苦您了!
文 鄧孟聰 charisbaba@gmail.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