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對經濟減速的底線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7日 06:35
2012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經濟增長已减速大半年,第2季7.6%的GDP增速,已逼近全年7.5%的增長目標。在這種持續走弱的背景下,宏觀政策却仍有所保留。這讓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政府對經濟减速的容忍底線在什麽地方。


(1)今年政府設定全年7.5%的GDP增長目標應該就是一條底線。過去10幾年,中國每年的實際GDP增速都超過當年目標,僅1998年是唯一的例外。這一例外也是因為當時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太過嚴重,朱鎔基總理採用了各種辦法來「保八」,最終仍力不從心,只維持7.8%的增速。這與政府目前有所保留的態勢完全不同。從邏輯上來講,既然政府尚有餘力,就不應放任經濟增長滑落至自己設定的目標之下。


(2)財政收入如果隨經濟走弱而減速太多,會影響財政穩定性。中國的財政實行嚴格預算制度,並不是今年收了多少錢就花多少錢,而是在年初的時候就對當年的財政收入做了目標,並相應制定支出預算。預算中的支出很多又是公務員工資、社會福利、國債本息支付這種剛性開支,因此財政收入增速下降會對政府財政的穩定形成威脅。從這個角度說,政府哪怕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財源,也需要一定的經濟增速。


政策力度 仍有所保留

(3)就業穩定是一條硬約束。當失業情况因經濟減速而惡化時,社會穩定就會面臨很大壓力。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就是最大的「維穩」。


根據現在經濟狀况,我們懷疑目前政府對經濟增長的容忍度已經很高——不看見失業,政策力度就始終有所保留。政府的底線比我們現在想像的還要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從現在到明年3月兩會結束這段時間,受政府換屆的影響,政策恐怕會持續處於「擠牙膏」式的被動投放,難以表現出太强的預見性。除非失業情况急速惡化,否則政策很難突破信貸這個關鍵瓶頸,難以對內地經濟帶來太强的影響。


唐焱

中國光大證券(國際) 首席財富管理顧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