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前日在午餐會上說,官員在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等監管下承受壓力,若政府不懂應付,這些機構或成施政障礙。言論令甚少評論政事的前行政局成員麥列菲菲公開批評,「行政長官無王管……若沒有這些機構管住,市民會怎樣?」
林鄭指誤解:絕無負面評論
林鄭月娥前日出席公共行政學會午宴上,以英文發言,她回答台下有關公務員效率低的言論(發言部分原文及譯文見另稿),昨日引發風波。林鄭月娥昨晚解釋,稱事件只是誤解,又澄清絕無對廉署和申訴專員公署作負面評論。
麥列菲菲昨晨致電商業電台節目,質疑林鄭認為監管機構阻礙政府做事,是「很不正確的價值觀」;形容對高官有這說法「感到很擔心」,要求林鄭澄清。
林鄭昨午即公開發言全文及影片,本報記者昨晚致電麥列菲菲,詢問她有否誤解林鄭評論,麥列菲菲堅持,林鄭指「廉署與申訴專員會影響政府的執行力」這番話很嚇人。
曾任廉署諮詢委員會主席,現已退休的麥列菲菲指出,廉署成立40多年,並非新設機構,身為公務員無理由不識應付廉署;若不懂,大可邀請廉署人員到政府部門給予意見。她直言,公務員不懂應付兩個監管機構,不如不要當公務員。她說前後聽了兩次林鄭說話錄音,認為沒有理解錯林鄭的意思。今次亦是她離開行會後,鮮有覺得要站出來說話的首次。
林鄭月娥昨晚解釋,指言論的意思,「是說這些監管機構是必須的,但如果我們的官職人員不懂去對待、應對他們,而令公職人員日常工作,可能當了這些是障礙,那就麻煩了」。
對於被指是將政府民望低迷的責任諉過廉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等機構,林鄭回應指「這當然是誤解……可能是很少部分傳媒的演繹」。
林鄭在新聞稿強調,對這些監管機構在確保政府廉潔、公平、公正和富有效率方面的角色,給予高度重視。
發新聞稿刪sometimes後補回
不過,林鄭的新聞稿英文文本又惹爭議,被發現「我已經說過,這些機構(指廉署與申訴專員)有時是好的,它們是公民社會的守護措施」一句中,刪除了「有時(sometimes)」一詞,被指有美化言論之嫌,新聞處最終在接獲查詢後,加回「sometimes」一字。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