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如何建正確物質價值觀?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3日 06:35
2012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發展才能 「認同」不靠物質

不少家長有感孩子升中後開始着重名牌。王玉珊分析,此階段青少年開始發展「自我肯定」的觀念,再加上媒體常報道明星使用名牌貨,身邊也有很多人使用,以及受到廣告的引誘,他們會認為當自己使用這些物品,亦會獲他人認同和欣賞。「家長可以擴闊孩子得到肯定的方法,例如鼓勵他們handmade小手工,好像近期流行的羊毛氈公仔,又或是在物件上加入DIY元素,這些小手工都是獨一無二,容易獲同學的讚賞;又如可以鼓勵孩子製作甜點、小食,跟同學分享,以送DIY朱古力代替Godiva朱古力,收者同樣開心。家長要發掘孩子的才能,利用這些才能與物質抗衡,即使不使用名牌,也能得到同輩欣賞。」


◆不盲目追求科技 只求夠用

子女嚷着購買智能電話,家長深明使用智能電話已是大趨勢,因可以下載很多apps,十分方便。王玉珊建議家長可以選購千多二千元的智能電話。「家長可向子女表示,明白年輕人使用Whatsapp、Facebook聯絡,十分方便,故需使用智能電話,但不一定用最新型號,可以跟同學聯繫、談project就已足夠。此外,善用Wi-Fi便毋須用無限上網的昂貴電訊月費計劃。」另外,家長亦應以身作則,不追新款型號電話。王玉珊表示,當iPhone推出新型號後,有家長將舊iPhone給孩子用,「雖然孩子使用的是父母的舊電話,但型號仍然很新,在校內少不免引來同學羨慕,無形中得到虛榮感,令孩子無限放大使用名牌而得到的自豪感,繼而變成追名牌、追最新款電話。」


◆打工買名牌 須兼顧學業

子女兼職打工,自己掙錢買名牌,家長欣賞孩子用自己的付出購買想要的東西,但又怕他們分配不好時間。王玉珊不否定學生打工是好事,因為可從中獲得工作經驗,甚至有些打工的學生體驗到掙錢不容易,不再花錢購買名牌。不過,她提醒家長事前需跟孩子協商,以不影響學習成績為前提,若影響成績,便要停止打工。她舉例,「有年輕人到麥當勞快餐店打工,希望儲錢買iPhone,通宵更的時薪多數元,他們會選擇返夜更,但往往影響翌日的精神,在課堂上睡覺」,學業和工作難兼顧。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