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救人奮不顧身  市民支持成動力 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3日 12:00
2012年10月03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10月1日南丫島發生撞船事故當晚,不同政府部門的人員竭力搶救,奮不顧身。由於現場環境惡劣,非常危險,有些前線人員連自己也受了傷,但為了多救一些人,卻遲遲不肯離開現場接受治療。他們的動力,正是來自市民的支持。

 

     在消防署、警務處、飛行服務隊、醫療輔助隊、聖約翰救傷隊和醫護人員等竭力搶救下,成功救回船上約一百條寶貴生命。13位參與搶救的前線人員,憶述他們在救人過程中的深刻經歷和心路歷程,亦對事件中38位罹難的乘客,致以深切的哀悼。

 

     當晚約8時半,消防收到撞船通知,初步知道有約90人墮海。在香港仔消防船碼頭當值的消防員黃子翹,是第一批到達現場拯救的消防員。黃子翹目睹的場面,是不少乘客已浮在海面,求救聲音不絕於耳。

 

     黃子翹評估現場情況,見到船艙已遭水淹,有乘客被困,拍窗求救。黃子翹立即和同僚打破玻璃窗進入艙內救人,盡最大的努力,把人拉出艙。不少乘客都抓住他,掙扎和大聲呼,但亦見到有部分已經昏迷。

 

     當時半沉的船,船尾已插入水中,船首指向半空。黃子翹望上高處,發現有一家人爬在船頭的椅子上,他伸手救這一家三口時,亦有意外發生。「突然間椅子、傷者和我的同事,一同跌下來,我亦跌下海,跌在船艙入面的海裡,我和同事即時爬回上窗口。」

 

     經過多番搜救,他成功把30多位被困乘客救出水面,再由其他同僚救走。他說:「如果我們不這樣打碎玻璃窗,把被困的人拉出來,可能會增加很多死難者。」

 

爭分奪秒  合力救人

 

     另一位消防潛水員許家俊亦收到通知,到現場拯救傷者。他說:「大家看過電影《鐵達尼號》,我在無線電聽到有90多人墮海,當時我已想像到很多人,但到達現場實在和想像有很大的差別。」

 

     他表示,現場環境惡劣,風浪大、水流急,能見度低,搜救有一定危險。他汲取之前烏克蘭沉船事件的經驗,聽到船艙內有求救的哨子聲,決定從左船身潛入,並擬訂逃生路線,一旦完全沉沒,會從右側已打破的玻璃窗口離開。

 

    在船艙救了多名傷者後,許家俊發現水中有一名已全身無力的女乘客。「我拉扯她上來時,她說給她休息一會,我答應讓她休息一會,並鼓勵她說:『你做得到的!』她的意志力很強,我伸出手給她踏上來,最後成功脫險。」

 

    許家俊表示,雖然遇上嚴重海難,但每個人的生命力都很強,曾見到一對幼小的姐妺,縱使被救起來是,筋疲力竭,眼部受傷,亦沒有哭;亦有一名與她們不相識的男子,被救上救生船後,亦不忘抱這對小姐妹一同休息,令許家俊十分感動。

 

     許家俊特別感謝現場協助救援的男乘客。「拯救時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和女士,那些女士在求救,在悲鳴,幸好有些熟水性的男士協助救援,大家守望相助,水面的人才得以安全回到救生船上。」

 

被困乘客  填滿船艙

 

     水警南分區特遣隊警長李偉謙,亦有進入船艙救人。他表示,一步入已被淹的船艙,已見到約50名被困乘客,填滿船艙每個角落。一些被困乘客,由於太緊張,手握窗框或其他雜物不肯放手,李偉謙逐一安撫他們。「不放手一定會死,你放手我一定救到你!」

 

     李偉謙搜救期間,曾經被高處跌下來的鐵梯打傷頭部,一位同事亦因救人,被高處掉下來的船錨,打中肋骨,傷及膝蓋,現時仍然留醫。看到消防員黃子翹救出一名已昏迷的女童,在小艇上進行心肺復甦時,這位受傷同僚,脫下自己的鞋子,交給救人時失去鞋子的消防員黃子翹,讓這位不同部門的同僚,避免被滿地的玻璃碎片割傷,繼續救人。

 

     李偉謙上司和市民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動力和鼓勵。「期間我很感謝香港市民,我救人期間,有些小朋友、女士和先生都跟我們說『你多救一些人』、『加油啊』,這些就是我們工作的動力,我們一邊工作,即使受了傷都不感到痛。」

 

不同部門  緊守崗位

 

     醫院管理局急症科專科護士林啟昌當日在律敦治醫院,搶救送院的25名傷者。他表示,縱使不在現場搶救,但在急症室內看到的點點滴滴,都十分感動,不少已下班的救護人員、社工和其他工作人員,都陸續自發回醫院幫忙,一些已下班的工作人員亦在半夜折返,為忙了一整晚的醫護人員,帶回糧食和飲品。其中最深刻的,是第24和25名傷者,正是水警李偉謙和他受傷的同僚。

 

     林啟昌問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兩名水警都回答:「因為要救多一些人!」

 

     醫療輔助隊、聖約翰救傷隊都派員到現場、醫院和殮房,協助救援和支援工作,而飛行服務隊亦在事發當日至翌日早上,在海難上空,提供充足照明和支援拯救行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