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爭做郵輪母港 星飲頭啖湯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4日 20:35
2012年10月04日 20: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郵輪業隨歐美經濟衰弱向東移,亞洲港口爭相成為郵輪起程的母港,因其經濟效益是普通航點的8倍,較香港搶先一步建成新郵輪碼頭的新加坡,未來半年泊岸的郵輪達75船次,當中85%以星洲為母港,至於明年中啟用的香港啟德郵輪碼頭,暫有泊岸郵輪僅15船次。旅遊事務專員容偉雄認為,新碼頭需時發展,不期望啟用即其門如市。


85%靠岸郵輪以星作母港

星港先後建新碼頭,其中新加坡濱海灣郵輪中心(Marina Bay Cruise Centre Singapore)搶先在本月底啟用,負責營運的「SAT-CREUERS」總裁鄔興來表示,至明年3月,靠岸的船次將有75次,當中85%視該碼頭為母港,預期旅客達10萬人。


本港的啟德郵輪碼頭則仍在建造中,料較星洲遲大半年啟用,由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郵輪船次暫有15次,碼頭營辦商Worldwide Cruise Terminals Consortium回應,當中大部分是停港逾1天,乘客飛來港上船,或乘船後飛離港,一般都會住在酒店及留港消費,但因酒店供應有限,有時會錯失留住旅客的機會。為了善用碼頭,星港新碼頭均預備在無船的日子出租場地。


郵輪公司﹕港有地利 受制颱風

面對兩個新碼頭,皇家加勒比(亞太區)郵輪亞太區總監陳敬毅表示,傾向停在最具潛力的中國,並周遊鄰近碼頭,香港有地利優勢,但受制於颱風,郵輪7至9月避免赴港,新加坡則無颱風問題。他舉例,同一艘船約有五至六成時間停上海,三成停新加坡,兩成則停香港。


母港效益較中途港高4至8倍

除了爭取郵輪泊岸,陳敬毅指各城市都爭取做母港(Home port),即航程起點或終點。「郵輪會在母港補給燃油和食物、洗船,海外旅客也會飛到母港出發,潛在餐飲及住宿消費會較高,其經濟效益是掛靠港(port-of-call,即中途的停靠點)的4至8倍。」


容偉雄表示,本港能做母港最好,但亦歡迎成為掛靠港,最重要能吸引多點船來港,建立主要郵輪中心地位。「啟德碼頭是新設施,需慢慢爭取郵輪公司的信心,不期望第一天便其門如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