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悼念今結束 海難救援英雄形象永留存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6日 06:35
2012年10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連3日哀悼南丫島海難死者,今日結束,但是這宗本港40年來最嚴重的海難,將長留港人記憶,39名同胞一下子遇難,使人悲傷惆悵。他們的無辜犧牲,促使港人更關注海上安全,相信透過調查和後續跟進,政府將採取政策措施,提高遊樂船和渡輪服務設施的安全規格,使市民的生命得到更大保障。另外,這次海難,救援人員表現出訓練有素,專業技能高,整體安排有條不紊,折射出香港成熟的先進社會質素,這是大海難的悲戚中,使港人感到安慰之處,我們謹向參與救援的人員致敬。


訓練有素英勇專業

向救援人員致敬

港燈客輪「南丫四號」和雙體船「海泰號」在南丫島對開海面相撞後,當局接報,5個部門(包括消防船、水警輪、飛行服務隊、聖約翰救傷隊和醫療輔助隊)的救援人員分途奔赴現場,約10分鐘之後,政府的災難緊急應變中心啟動;此際,消防員、蛙人已經落水救起一些人,救護車在海怡半島碼頭排開車隊,第一時間把傷者送往醫院,接收傷者的醫院則視情况需要,逐步增加至九龍伊利沙伯醫院也投入搶救行列。所有救援安排,都在第一時間到位,井然有序地各司其職,大災難當前,救援人員的表現,使市民對本港妥善應對災難,增添信心。


救人搶險尖峰時間,海怡半島碼頭早已攔起警戒線,方便救援人員工作;另外,消防員在現場按傷者傷勢,以黑、紅、黃、綠4種顏色,把傷者分流到各家醫院,據知黑色代表死亡,紅色代表危殆,黃色代表緊急,綠色代表輕傷。在有大批傷者的災難中,從源頭分流傷者,對醫院掌握搶救優次緩急,很有幫助,傷勢危殆、緊急者得到優先治理,獲救機會肯定增加。從這些小節,顯示應變步驟設計周全、執行周到。


衆多救援人員中,有水警和消防員把一己生死置諸度外,他們的英勇表現,使人印象深刻。有兩名水警人員救人時被鐵梯擊中,分別肋骨骨折和頭部腫起,他們仍然堅持救人。有水警受傷後在固定位置協助救人,目睹有消防員救人忙亂至甩鞋赤腳,水警主動脫靴相贈,以免消防員入船艙救人而被玻璃割傷,這種無私合作精神,使人感動。


至於消防員潛入漆黑的船艙救人,面對諸多不明朗因素,嚴格來說是與死神搏鬥,他們發揮專業技能,救出大批傷者,減少死亡傷痛。總的而言,參與今次海難的救援人員,特別是水警和消防員的英勇表現,煥發人性光輝,值得接受敬禮。


這次海難救援工作迅速專業,是訓練有素的結果。災難應變救急,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今次救援人員表現出專業技能高超,領導統籌協調得當,整體救援設計和執行,經得起考驗,表現出香港作為先進社會的高質素養。當然,最成功的救援,都總有進步空間,期望各個救援部門總結經驗,精益求精,使市民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大保障。


毋須等調查結果

即時強化渡輪安全設施

南丫島海難肇因,仍待警方和特別調查委員會調查,不過,事故使人關注遊樂船和渡輪的安全問題。本報記者對新渡輪及港九小輪一些船隻進行目視觀察,發現箇中隱藏4大安全隱患。包括船上部分救生衣是20多年前購置,既無反光帶,亦未附有求救用哨子,不符合現代標準;一些救生衣難以取用,有些牢牢「鎖」在椅底,或存放在距離乘客座位達10米遠的「救生衣櫃」,若發生事故,乘客難以第一時間穿上救生衣;另有渡輪上層大量使用不固定的膠椅,易生危險等。


「南丫四號」與「海泰號」相撞後,不到兩分鐘便下沉,時間短促,使船上乘客未能及時穿上救生衣,不過,「南丫四號」的救生衣都放在船尾,未能方便乘客即時取用穿上,或許是更根本的原因。記者觀察發現的情况,海事處對渡輪救生裝備及船椅安全要求,停留在數十年前的標準,顯示涉及乘客生命安全的設施,有聊備一格之嫌,也沒有與時俱進,不能接受。


有關渡輪救生裝備及船椅安全規定,毋須什麼調查結論,也應該加強,例如救生衣要附有哨子。這次海難救援,有消防員表示循着哨子聲音救過人,說明救生衣附有哨子,可以救命。所以,海事處應該即時要求渡輪改善和加強這些設施,其實,作為負責任的渡輪經營者,要把乘客的安全放在首位,經常檢討船上安全設施是否足夠和合乎要求,不應該在當局督促之下才做。


這次海難,表現出本港社會的高質素和文明成熟的一面,若海難所暴露的流弊和不足,盡快得到匡正和補救,則不但保障在世者的安全,也可以告慰39名無辜難胞的在天之靈,讓他們得到安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