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海難前後 梁民望稍回升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8日 21:01
2012年10月08日 21:01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由參選至今,一直忙於「撲火」,他矢言上任後「百日維新」,結果卻民望下滑。今日是梁振英上台百日,本報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做了兩次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梁振英的評價仍未如人意,十一海難後卻有所變化,認為梁表現好過前特首曾蔭權的有32%,較9月底海難前上升5個百分點;表示會選梁任特首比率由35%升至39%。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說,梁振英處理海難反應迅速,「賺」到民意些少支持,但梁民意基礎薄弱,多項政治「炸彈」有待拆解(見另稿),施政如履薄冰,偶一不慎,贏到的民意很易「一鋪清袋」。


特首辦:重視民意

特首辦發言人回應稱,「特區政府重視及尊重巿民意見,會繼續致力改善巿民生活。」


本報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先後於9月26日至27日,以及10月3日至4日(即南丫島海難後)做了兩次民調(見圖),結果顯示,9月底時27%受訪者認為梁振英表現較曾蔭權好,海難後認為梁較好的升至32%,民研計劃指這5個百分點屬顯著變化。


至於會否選梁振英當特首,表示「不會」的由9月的48%減至海難後的42%,民研計劃指這減幅也屬顯著變化。不過,受訪者不揀選梁的比率,仍然高於會選梁的39%。


梁振英民望「受惠」於海難,但他上任後的民意評分跌至不及格水平。對比前兩任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梁振英上任第3個月的評分跌至46.5分。


梁振英當選後陷入山頂大宅僭建風波,又被指獲中聯辦支持當選,7.1就任當天已有大遊行「贈興」,其後兩任發展局長麥齊光及陳茂波分別捲入騙取房屋津貼及出租劏房醜聞,加上國民教育科、新界東北發展規劃等「炸彈」接踵而來,「梁班子」即使於上任後半個月立即推展「長者生活津貼」等民生工作,又推出「梁十招」遏抑樓價,但始終未能為民望「止血」。梁振英日前指出,房屋及經濟等問題是上屆留下的「棋局」,需要時間解決。


政界學者列3病因

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以及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梁振英「開局不順」有3項「病因」﹕

一、建制派分裂

林煥光指今屆特首選舉是歷來最激烈,令建制派分裂。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亦指出,梁是於建制派撕裂下上台,不少利益集團對他當選有所反對。


二、市民不信任政府

林煥光坦言,政府上任只得100日,時間尚短,「可能公眾要更多時間」建立信任,他承認「信任唔係嗌番嚟」,政府需要透過行動建立與市民信任。葉劉淑儀則稱,梁振英及其他局長接連遭揭發僭建等負面事件,影響政府公信力。馬嶽分析,不少人根本上質疑梁的誠信,致其先天誠信不足,梁更被指擅長「語言偽術」等。


三、民生政策零碎

馬嶽稱,梁振英強調「民生無小事」,但就任後推出民生政策零碎,效果不大。不過,林煥光強調,本屆政府首百日拍板的利民、實在政策之多,「好罕見」,反問「有哪屆特首未坐暖位置,明知山有虎,(上任不久)還出席諮詢會,迎難而上?」


倡民生搭夠 一次過交代誠信

對於如何解決「捱打」局面,3人各有意見。林煥光認為,市民大多數公平務實,「市民清楚什麼事(政府)要做」。他期望梁堅持實現競選政綱,為民生「做實事」,如處理安老、醫療、教育、扶貧及房屋等長遠政策,「到時市民一定會給公正評價」。葉劉淑儀亦期望梁能在「民生措施搭夠」挽民望。馬嶽坦言,「誠信破壞了就破壞了」,認為梁應一次過交代所有誠信問題,挽回信任。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