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本美男科學家奪醫學獎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9日 22:11
2012年10月09日 22:11
新聞類別
健康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昨率先公布醫學獎得主,由英國生物複製先驅格登,以及首位成功利用人類皮膚細胞製造出人工多功能幹細胞(iPS)的日本「美男子」科學家山中伸彌奪得。評審團稱讚兩人的研究揭示成熟細胞可「返老還童」,逆轉回到最初期的多功能幹細胞狀態,為各式疾病研究闢出新途徑,得以避開抽取胚胎幹細胞的道德爭議。


評審委員會的聲明稱,兩人的研究成果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細胞和生物體發展的認識,除改寫了教科書,亦為科學家開闢了各式疾病研究的新途徑。


聲明指出,人類胚胎由未成熟細胞(即幹細胞)組成,這些「萬能百搭」幹細胞,會發展成人類身體的各類型特殊功能細胞,諸如神經細胞、肌細胞和肝細胞。科學家長期以為,未成熟細胞發展成特定成熟細胞是「單向性」的,意即成熟細胞不可能「返祖」回到幹細胞的階段,但格登(John B. Gourdon)早在1962年便通過實驗,發現成熟細胞要想變回「從前」並非不可能。當年格登先把青蛙的卵子細胞「去掉細胞核」,然後把成熟蝌蚪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其中,成功將它培育成為成年蝌蚪。格登所用的技術,還為未來複製動物技術奠基。


推翻細胞演化觀點 改寫教科書

至於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則在2006年成功把4組特殊基因植入實驗鼠的皮膚細胞上,讓它們轉變為「多功能幹細胞」,他將之稱為「人工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山中的研究讓科學家毋須再從人類胚胎中提取幹細胞,避過道德爭議,亦令幹細胞醫療研究邁進一大步。


格登得知獲獎後表示驚訝和非常感激。山中伸彌則說,接到獲獎通知電話時,自己正在家中修理洗衣機,因為它常發出異常聲音,當得悉獲獎時,還以為有人來電開玩笑。牛津大學道德學教授瑟武列斯庫(Julian Savulescu)則稱讚﹕「這不止是科學的一大躍進,還是人文精神的大躍進。山中和格登顯示科學如何能合乎道德地研發。山中伸彌還應獲頒『諾貝爾道德獎』。」


港專家﹕培育器官組織助治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謝鴻發教授向本報說,山中的iPS幹細胞研究,有助科學家避開胚胎道德爭議,培植出各人體器官及組織,貢獻巨大。他解釋,人類有望以iPS幹細胞技術,炮製出所需器官(諸如心臟、肝等)組織,以供移植或修復治療用途;另外,現在科學家多以動物如老鼠等試藥,惟人與其他動物的基因不同,若最終能利用這種幹細胞技術,培育出人體器官,然後以此作實體試藥,應能更準確測試藥性。同時,活人身上一些細胞(如心臟和腦細胞等)難以抽取作試驗,現在則有望能在實驗室內炮製出。


但他補充稱,iPS幹細胞技術仍有所限制。「山中伸彌的幹細胞改造技術,有添加了基因病毒及化學物,故可能有相當風險,而且我們仍不能控制幹細胞會100%轉化為我們想要的器官,它亦有可能會出現病變或轉化為癌細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