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委員斟酌字眼 昨始達共識拆彈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9日 06:35
2012年10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長達3個月的國教科爭議成為梁班子上任百日期間的「負資產」,昨終在政府宣布擱置國教科課程指引暫告一段落。據了解,委員會本應在上次會議通過擱置課程,最終因字眼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其後委員會主席胡紅玉汲取經驗,會前先將昨日發表的聲明草稿交委員過目,並在聲明中闡明「擱置」定義,委員會昨遂通過擱置指引,成功拆彈。


失效無定義 憂開科違規

委員會9月27日舉行長達5小時會議,焦點之一,在於如何表述課程指引,但無達到共識,最終胡紅玉一錘定音,以「失效」來形容指引。資小校長會主席、教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兼委員梁兆棠表示,「失效」一詞令他感到不安和震驚。他說,該校本學年已參考課程指引設國教科,「但當時沒有為失效下定義,擔心學校參考指引開科違規,對『失效』一說感震驚」。


胡紅玉昨先草稿供參考

另方面,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及多名委員,堅持修訂後的課程指引沒有問題,謝更一度因此感觸落淚,令當日會議無法達成共識。另一委員、觀塘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奚炳松透露,會前胡紅玉先將聲明草稿交委員參考,內容包括「擱置的定義」,昨在會上最後修訂。委員會副主席李焯芬、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協會代表謝小華昨雖缺席會議,但會前透過電郵同意聲明內容。


梁兆棠稱,現時委員會以英文「shelve(擱置)」解釋指引,使他毋須擔心違規問題,相信是最為學界接受方法,未來,官方只需加強內地交流、考察已經足夠。他認為事件適逢新政府上場,加上反對聲音與以往不同,政府、學校缺乏處理經驗,在各種因素下,爭議愈演愈烈,政府應視今次事件作「練習」,學習如何面對公民社會。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