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本研究環境差 諾獎得主曾絕望抑鬱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9日 06:35
2012年10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昨成為歷來第19名榮獲諾獎的日本人。日本舉國呈現久違的歡樂氣氛,為日本科研成就歡騰慶祝,但原來山中的研究在日本屢次碰壁,還曾對日本的研究環境感到絕望。


舉國歡騰 首相致電祝賀

山中伸彌昨對昔日落寞的日子隻子不提。他說:「我只是一位無名的研究者,沒有全國上下對我的支持就不會獲獎。這份榮譽是給予日本全國的。」首相野田佳彥則親自致電祝賀山中,說「你將我國高超的學術水準,堂堂正正地展示給世界」,又稱獲獎消息給地震災民,以至全國國民一種勇氣和自豪。「作為日本人的一員,我同樣感到驕傲。今後將努力振興科學技術,培養出更多的世界級人才。」


50歲的山中在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開始藥理學研究,至1993年到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附設的葛萊德史東研究所當博士研究員,開始研究「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


政府財援缺 投靠美國

但他的研究非一帆風順,回國後一度對日本醫學界的嚴峻研究環境感到絕望,還一度為此神經衰弱,罹患抑鬱症。就在他準備放棄研究、轉行當薪資較高的臨牀醫生之際,他看到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請人,幸獲取錄,才令他得以在類似美國的研究環境下工作,並在該學院研發出iPS細胞。


另外,山中2006年在美國醫學雜誌,發表成功從實驗鼠身上得出iPS細胞的論文。但諷刺的是,山中在老鼠身上試驗成功的研究,並沒預期投入人體研究,主因是日本政府開發醫學技術財政拮据。


原希望在日本投入人體研究的山中,去年終決定不能無限期「守株待兔」,答應了美國的招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