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債券泡沫爆破 言之尚早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0日 06:35
2012年10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我們剖析了導致不少投資者錯失機會的四個投資上的常見迷思。本周我們將會繼續這方面的探討。


迷思五:債券「避險」需求持續

投資者之所以認為債券泡沫即將爆破,原因是近年債券市場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流入,然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固定收益資產在全球投資組合中所佔的比重尚未超過其歷史平均水平,意味着全球投資組合在債券配置方面並非想像中那麼高。


另一方面,資產泡沫往往意味着投資者一窩蜂地湧往利潤豐厚的增長機會,但於發達國家人口老化的前提下,「避風港」資產供應相對匱乏和投資者對安全感及收益率的意欲增加,卻會為債券價格提供支持。這個「擇安而棲」的熱潮很可能會繼續支持需求。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持有最多債券的並非投機者,而是追求風險較低的資產的各國央行、保險公司和主權基金。這些機構持有的債券規模往往大得使他們不能冒然減少債券持有量,因此債券市場(特別是優質的高收益債券)的價格仍然有支持。


迷思六:新興市場風險太大

雖然新興市場目前已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但其主權債和公司債利息相對於同等評級的發達市場債券而言依然偏高。再者,新興市場公司的股票估值目前處於比較合理水平,而且近年有許多公司的估值都獲得調高。從長期看,適量投資於新興市場貨幣更有助於防範美元貶值的風險。


迷思七:非核心信貸產品價值已反映

非核心信貸產品不限於定息高收益債券,還包括銀行槓桿貸款等定息和浮息產品。高收益債券的收益仍然較其他固定收益及現金有吸引力。 回顧過去數個月,利率和非核心信貸產品的信貸利差(美國國債的收益率與非美國財政部證券收益率的差異)背道而馳,意味着經濟數據的好轉對非核心信貸產品仍然有需求。


迷思八:通脹率將一直保持低位

雖然數十年來一直處於良性的通脹環境下,但工資全球化所帶來的調節效應不會無止境地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和貨幣供應的增加是推動未來通脹上升的兩個已知潛在因素。對某些投資者而言,現在是可以開始考慮購買長期通脹保護產品的時候,因為市場預期未來利率將保持不變,這種預期正被反映在通脹保護產品的價格之上。


上述迷思之所以會產生,正是因為近期發生的事件往往被視為「新常態」的開始,標誌着一個前所未有的時期的到來。作為私人銀行資產管理的成員,正當市場充斥着上述迷思時,我們務必要無時無刻為客戶分析目前和未來的形勢。


(本文中所述觀點為彭順德先生的個人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及其附屬機構其他僱員的觀點有所不同。)


彭順德

摩根大通 私人財富管理 香港市場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