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反思時尚界 「反中」浪潮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1日 21:35
2012年10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在巴黎時裝周期間首次讀到Le Figaro(《費加羅報》)的簡體字版季刊《雅致巴黎》,不可謂不震撼;事隔一年,堪稱最具地位的時尚雜誌Vogue法國版,也特別推出為十一黃金周(或美其名為巴黎時裝周)而設的消費情報指南。從內地豪客錢包流出來的熱錢,沒有人不想分一杯羹,但凡事以中國市場主導,引起的矛盾可會同時加深?


還記得早陣子出席今季Tumi的新品發布會時,公關特別提及了一個專為內地豪客而設的長形銀包。坦白說銀包的外觀絕對算不上特別,賣點卻在於銀包經過實際測試,是能夠放上一疊100張100元人民幣的設計。會隨時在身上帶上1萬元現金,疏爽地付現鈔買消費奢侈品——這就是不少外國品牌此刻眼中的中國消費者形象。這款式的手袋,也不知該算是致敬作還是戲謔作。


不習慣內地人消費模式

近期香港廣東道的排隊人龍已開始變短,不復當年勇,一說法指內地人的奢侈品消費已開始出現疲態,但另一邊廂也是他們已帶同那大疊鈔票,直接飛到經濟持續疲弱的歐元區消費購物去。在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Galeries Lafayette)和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Elysées)的Louis Vuitton分店,便不難找到20名以上的中國遊客在店外排隊等候購物。雖然現時各大時裝品牌也搵真銀,但也不代表就喜歡和習慣中國人的消費模式。前年,巴黎的LV店便試過一個月內賣光品牌3個月的庫藏量,於是要實施提早1小時關門、每名顧客只可買兩件產品等措施。又或Comme des Garcons的川久保玲多年前曾表示不會在中國市場做生意,但在2010年底時,她還是向現實低頭,與I.T合作在北京三里屯開設繼Dover Street Market以外的第二間Market店I.T Beijing Market。


A.P.C.創辦人罵中國壟斷

但說到最激的「反中」浪潮,應是去年A.P.C.的設計師兼創辦人Jean Touitou以「法西斯主義者」形容中國消費者。不少人也許讀過Touitou的這一段訪問內容﹕「我不明白為什麼設計師想要在中國大展拳腳。到那裏你只會感到沮喪,那裏沒有文化,什麼都沒有。街道醜陋而大家不懂得穿著。這樣說或者不太好,可中國人的確搶盡地球資源,而我們什麼都不能說不能做,因為他們有錢。我知道我是有點歇斯底里,但我肯定我沒有錯。」此說法固然極端,但若然再詳細讀一下他在訪問中說到的其他內容,Touitou也確實有理據地暴露了中國人在時裝市場,以及時裝製造業上的壟斷﹕「中國人有所有的錢,由原材料到商品,他們都可以統統買到清倉。例如我想從埃及買10噸的棉花,埃及的賣家會說所有的棉花都已被某中國商家買起,然後當你找到那中國買家,他們便會抬高那些棉花的價格再賣給你。我不是在陰謀抹黑,但我們都被捲入這場經濟戰爭中。」當然退一步去看,我們也會在A.P.C.的衣服上找到Made in China標籤(雖有說是澳門製),品牌在香港也有打開門做內地遊客生意;然而A.P.C.一例,的確反映了中國市場主導引起的矛盾。


巴黎酒店謝絕強國遊客

至於近期時尚界「中法」矛盾鬧得最火熱的,則是Zadig & Voltaire。事緣品牌計劃2014年在巴黎第7區開設只有40間客房的精品酒店,但公司創辦人Thierry Gillier在接受時裝雜誌Women's Wear Daily(WWD)訪問時指出,因為客人希望找到安靜又擁有較多私隱的酒店,所以新酒店將會篩選顧客,謝絕中國遊客入住。此話一出即惹來種族歧視爭議,大批中國網民批評Gillier,呼籲杯葛法國品牌和拒絕法國遊客報復。Gillier及後要求WWD將報道中「中國觀光客」(Chinese tourists)改成「一車車的遊客」(busloads of tourists),卻未能平息民憤,最終發表聲明,就有關言論致歉。


事實上,又怎到Gillier不道歉呢?今年中國遊客到法國旅行的人數上升了23.9%,達到110萬人次,令法國成為他們最喜歡旅遊的歐洲國家,而去年他們大約花費了450億英鎊(約 5578億港元)在高級奢侈品消費上。中國人不經不覺已成為了這時尚大國的米飯班主。可錢銀往來愈頻繁,換來的矛盾亦愈深。上月美國智庫機構「德國馬歇爾基金」對全球15個歐美國家作了Transatlantic Trends問卷調查,看各地市民視中國經濟崛起是威脅還是機遇,結果顯示,被視為時尚大國的法國,視中國的經濟崛起為威脅的人數比例,由去年的約50%,暴升至今年的65%,位列受訪歐美國家中第一位。


衝擊固有消費系統秩序

將目光放回到香港。不談政治,單就經濟而言,內地人在香港的消費模式已嚴重影響到香港的社會生態。愈開愈多的高級時裝和腕表店,旺區的金舖和藥房密度比7-11更甚,中港矛盾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近年內地經濟大解放,小部分人民的生活條件富裕了,想要透過消費吸收外來物質、顯示自己身分地位乃正常不過。但若然內地人缺乏節制,空靠無人能及的龐大財力去消費,並衝擊其他地方的固有消費系統秩序,一時三刻大家或會被經濟進帳所蒙蔽,但長遠下去只會激起反彈。香港首當其衝,然後到法國,中國與其他地區的矛盾只會愈來愈多。而終極的問題是﹕除了大家都不想看見的中國經濟硬着陸外,有誰能夠阻擋得住這班以「金錢」衝擊一切的新一代中國人?


模特兒 Hojin(Primo Management)

化妝及髮型 Stephanie Chiu(Make Up For Ever)

服裝提供 華韻閣精品店 www.chineseclothingonline.com

文 張曉冬

圖 林俊源

協力 官嘉盈、伍嘉瑩

美術指導 John Wan

編輯 梁小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