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威爾斯親王醫院今天(10月11日)公布四宗在產婦體內遺留紗布事件的調查報告,除了指出事件的基本成因,還提出建議,避免再次發生同類事故。建議包括加強醫生訓練及督導和改善點算機制。
一名婦產科實習醫生於6月1日、2日及7日,先後為三名產婦於分娩後縫合會陰傷口。三人出院後出現分泌(惡露)異常,分別到母嬰健康院、私家醫院及內地醫院求診時,被發現產道留有紗布。
第四宗事件發生於7月23日,一名產婦出院後被發現產道留有紗布,其會陰傷口由一名駐院醫生縫合。該院隨即決定成立委員會深入調查事故原因。四名產婦經檢查後情況正常,無須繼續覆診。
委員會認為,事故有四個基本成因,包括自行更改處理紗布方法、未有正確點算紗布數目、檢查時只專注傷口,以及紗布點算機制容易導致人為錯誤。
至於有關駐院醫生的報告,委員會指出,嬰兒出生時體型細小及身上有藍印,駐院醫生專注其身體狀況而分神,為產婦縫合會陰傷口時沒有遵守正確程序,將紗布末端留在產婦體外。其後駐院醫生簽署表格時亦未有正確點算紗布數目,及於檢查傷口時特別留意是否有異物。
報告建議就縫合會陰傷口設立正規評核制度,實習醫生要通過評核才可獨立進行有關程序;鼓勵職員如發現實習醫生沒有遵守正確程序時通知其上司;以及提高手術及臨床程序安全意識。
改善點算機制方面,負責縫合程序的醫護人員點算紗布後,須由另一人覆核;紗布開封後立即在表格上記錄數目;並改善紗布點算表格設計,使用更清晰字眼。同時,需要加強提醒醫護人員小心檢查傷口,避免遺留異物。
威爾斯親王醫院今天(10月11日)公布四宗在產婦體內遺留紗布事件的調查報告,除了指出事件的基本成因,還提出建議,避免再次發生同類事故。建議包括加強醫生訓練及督導和改善點算機制。
一名婦產科實習醫生於6月1日、2日及7日,先後為三名產婦於分娩後縫合會陰傷口。三人出院後出現分泌(惡露)異常,分別到母嬰健康院、私家醫院及內地醫院求診時,被發現產道留有紗布。
第四宗事件發生於7月23日,一名產婦出院後被發現產道留有紗布,其會陰傷口由一名駐院醫生縫合。該院隨即決定成立委員會深入調查事故原因。四名產婦經檢查後情況正常,無須繼續覆診。
委員會認為,事故有四個基本成因,包括自行更改處理紗布方法、未有正確點算紗布數目、檢查時只專注傷口,以及紗布點算機制容易導致人為錯誤。
至於有關駐院醫生的報告,委員會指出,嬰兒出生時體型細小及身上有藍印,駐院醫生專注其身體狀況而分神,為產婦縫合會陰傷口時沒有遵守正確程序,將紗布末端留在產婦體外。其後駐院醫生簽署表格時亦未有正確點算紗布數目,及於檢查傷口時特別留意是否有異物。
報告建議就縫合會陰傷口設立正規評核制度,實習醫生要通過評核才可獨立進行有關程序;鼓勵職員如發現實習醫生沒有遵守正確程序時通知其上司;以及提高手術及臨床程序安全意識。
改善點算機制方面,負責縫合程序的醫護人員點算紗布後,須由另一人覆核;紗布開封後立即在表格上記錄數目;並改善紗布點算表格設計,使用更清晰字眼。同時,需要加強提醒醫護人員小心檢查傷口,避免遺留異物。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