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昨以大熱姿態獲得今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歷來首名獲得這個世界文學重要榮譽的中國籍作家,也是繼法國籍的高行健後,第二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莫言獲獎,但他的中國作協副主席官方背景掀起激烈爭議,自由派知識分子質疑評審的決定「天真」、「幼稚」,他們認為莫言身為體制內核心人物,對壓制創作自由負有重大責任,無資格得獎。支持者則認為,不應把個人政治立場強加在莫言身上,抹殺他的文學成就。
中國作協副主席 大熱奪獎
擔任評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形容,莫言作品具「魔幻寫實主義」特質,「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以魔幻寫實手法共冶一爐」,寫作手法好比被視為「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作家」的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評委之一、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表示,莫言是很好的作家,作品十分有想像力和幽默感,善於講故事,莫言獲獎,將進一步把中國文學介紹給世界。
評審﹕魔幻寫實 歷史時事共冶一爐
莫言作品充滿諷刺與幻想,內容涉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中共土地改革及「文革」等歷史事件。評審形容,莫言寫過11部長篇小說、20部中篇小說和80篇短篇小說,「若要了解他的寫作和道德中心,那麼,我推薦你看他的《天堂蒜苔之歌》」。莫言接受瑞典皇家科學院訪問時表示,若大眾要認識他的作品,推薦先讀《生死疲勞》,因為這部作品「比較代表我全面寫作風格,在小說藝術上做一些探索」。他建議讀者,讀完《生死疲勞》,再來看看《紅高粱家族》和《豐乳肥臀》等代表作。提到自己的文學之路,莫言表示自己自小開始讀書,書讀多了,就引發對文學的強烈興趣,「當我拿起筆的時候,感覺有很多話要說」。
莫言昨晚在山東家鄉接受內地媒體訪問,他表示,獲獎的主因是自己「文學作品的素質」,他認為自己的著作「表現中國人民的生活」,擁有「中國獨特的文化民族風情」,而且始終在描寫「廣泛的意涵的人」,「一直站在人文的角度,立足於寫人」,得以超越地區及種族的界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將莫言獲獎視作「促進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進行密切交流的良好契機」,能夠把世界目光引向中國作家。
原被視炒作 網民﹕中國文學驕傲
本屆文學獎結果公有前傳出莫言可能獲獎的消息,不少內地輿論認為是「炒作」,獎項揭盅後,內地網友在新浪微博反應熱烈,許多人說這是中國文學的驕傲。有不少網民說,未真正讀過莫言的書,只看過張藝謀執導、改編自他的小說的電影《紅高粱》,吸引他們要「惡補」其著作。
按照慣例,諾貝爾獎頒獎禮將在12月10日舉行,莫言表示他將會出席。他將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926萬港元)獎金。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