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形容,莫言的腳「仍踩在他的泥土上」,能夠被世界所擁抱,意義非凡,她希望莫言得獎可以讓中國領導人認識到,除了政治,還有文學以及文學不可缺少的人性真誠的普世價值存在,願意「把中國心靈大門打開」。她並以莫言與高行健比較,指出真正能進入高行健文學世界的人是少數,而莫言無論看門道或看熱鬧的人,都能進了其世界。
龍應台與莫言交情不錯,獲悉莫言得獎後,她直呼太棒了。她說,高行健徹底被中國排除在外,他作為文學獎得主所應散發的精神力量,「被一個防火牆所徹底擋住」。莫言得獎則非常難得,他可以擔任文化大使,不是為中國大陸宣傳,而是讓他到世界游走,展現他自己的魅力就夠了。
港學者﹕評審或想顯「政治中立」
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教授帕克(Prof. David Parker)表示,很多人可能都對莫言獲諾獎感意外,因為諾獎評審過往給人的印象是不大支持中共,而莫言對中共「比較順從」,曾拒談論劉曉波獲頒和平獎,「實踐了其筆名莫言的風格」。
鑑於外界常以政治眼光看待諾貝爾獎名單,帕克估計,今次評審可能想顯示「政治中立」,除頒獎給內地不同政見人士,也頒給接近北京人士以作平衡,也可能想為劉曉波得獎作補償。對於莫言獲獎事先張揚,他估計評審中可能有人走漏風聲,畢竟要絕對保密十分困難。
廖偉棠﹕莫沒彰顯理想主義
香港作家廖偉棠對本報表示,雖然莫言的文學意味與其他歷年獲得諾獎者不相伯仲,但莫言沒有彰顯諾獎所追求的理想主義,他對莫言獲獎並不支持。但廖偉棠相信,諾貝爾委員會頒獎莫言,並非是向中國屈服,「文學獎的評審結果向來特立獨行,要巴結強國的話早就把獎頒掉了,不用等到今天」。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