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衛局長高永文表示,剛成立的「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工作範圍廣泛,期望日後可有效規管所有機構,包括在美容中心或日間服務中心等進行的高風險醫療程序,保證不存在灰色地帶,相信日後不會再出現「醫療美容」,「醫療就是醫療,美容就是美容」。但香港西醫工會副會長李作烜批評,委員會要一年時間檢討,時間太久,建議政府在半年內完成工作。
倘涉醫療手段醫生場所受規管
高永文昨日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指出,委員會的首要工作是界定何為醫療程序,劃清醫療及美容的界線,「我不認為日後仍存有所謂醫療美容,醫療就是醫療,美容就是美容」,若程序涉及醫療手段,就必須由醫生進行,場所亦要註冊,局方在其營運前有權檢查,醫生的資歷、場所及設施儀器均會受規管。
對於被指一年時間太長,高永文解釋由於規管涉及法律程序,也涉及不同人的利益及生計,故需時收集各方意見,至於其他界別的代表性,日後可成立小組再讓美容業界及醫療專科等人員加入。他呼籲現階段醫務人員必須以病人利益為依歸,執行及建議之療程須屬醫學界認可。
香港西醫工會、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及病人互助組織聯盟組成「藥物安全聯盟」,要求政府加強規管醫學美容及醫藥集團。聯盟成員、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稱,督導委員會首要應監管注射行為,事件中靜脈注射所抽取的血液樣本,曾經過後期加工處理,屬未受規管的「藥品」,政府理應杜絕,而醫療集團董事局亦應有九成人員為註冊醫生。
西醫工會:應邀更多相關代表
香港西醫工會副會長李作烜批評,委員會要一年檢討時間是太長,他提議在半年內完成,以3個月作檢討及提交建議,兩個月諮詢,然後一個月後提交立法會通過法例。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曾建平說,現時委員會內的腎病組織成員與醫學美容相關不大,期望當局能邀請更多病人組織及藥劑師代表加入。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