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日東亞紛爭不休 歐盟成融和啟示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3日 06:35
2012年10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港大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副學院主任、歐盟學術中心副總監沃格特(Roland Vogt)表示,「雖然歐盟獲和平獎看來奇怪,但這其實是遲來的肯定,歐盟對達致歐洲各國和平的貢獻功不可沒」。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更指出,在當前東亞多國(諸如中日)紛爭不休下,歐盟的成功經驗,無疑帶來了一個「融和啟示」。


人們只談困難不念貢獻

沃格特解釋:「現在大家談到歐盟,常只聚焦歐債危機,卻忘記了歐盟的貢獻。」他表示,在歐盟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成立前,歐洲各國間的衝突時有發生,各國的外交政策都包含戰爭的打算。一次世界大戰後雖已有人提出要改變歐洲各國關係,但沒有成功。至二戰終結後,大家才真正意識到要有重大改變。「現在歐債危機瀰漫,諾獎評審團今次把獎頒予歐盟,我相信是希望歐盟,特別是各成員國的領袖,能惦記歐盟的成功過去,不要在困難時將之拼棄。今次這個獎就是一響警鐘,告誡各成員國關於歐盟存在的重要性,不要讓歐盟分裂。」


歐盟推動全球人道和平事業

浸大歐洲研究學系助理教授希利溫斯基(Krzysztof Sliwinski)亦指,「歐盟把歐洲各國團結起來,確保歐洲不會再度開戰」,何况歐盟同時還多番參與推動全球和平進程及人道工作,更為愛滋病關注組織的最大捐款者,對和平穩定有絕對貢獻。


沈旭暉亦向本報表示,「歐盟在二戰後有效促進德法合作,促進歐洲各國的融和」。他說﹕「諾貝爾獎委員會既然把獎項頒予歐盟,即是肯定其作為超國家組織對區域整合的貢獻,在當前東亞多國諸如中日關係緊張下,無疑能給世人一個融和啟示」(詳見A19版咫尺地球)。沃格特也說﹕「歐盟各成員國皆是自由選擇下加入。雖然歐盟各國大小不一,在某些議題,諸如介入利比亞、敘利亞等問題上立場不同,但歐盟各國在和而不同下能成功達致和平,在國際事務上立下榜樣。」


明報記者 吳克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