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撐街市實踐綠色生活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3日 06:35
2012年10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980年代周兆祥已鼓勵人多去街市,廿多年後的今天,他看到「勢色不對」,超市愈開愈多,最近發表了〈去街市的12個理由〉的文章,鼓勵人多去街市。他說﹕「想實踐綠色生活,由今天開始,盡可能不踏進超市、連鎖商號,多多去街市、小店,理由是﹕


(1)省錢

街市和小店舖的食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一般便宜兩三成。加上可少買不必要東西,節省更多。超市用盡手法引誘大家買不需要又不便宜的貨品,防不勝防。


(2)環保

超市貨品往往過分包裝,又從世界各地運來,碳足印特別厲害。


(3)健康

超市的食材特別多加工,而且不及街市的新鮮。經常食用加工食品,吸收食物添加劑特別多,營養又少。


(4)輔導諮詢

一個小店舖一個攤檔不單是商業交易場所,還往往是心理輔導、健康輔導、生命教育的前線服務站。


(5)人情味

超市的職員通常不易熟絡建立交情,小店舖及街市攤檔不單個個有特色,而且隨時打好關係,多多照應,有傾有講,互相關懷、支持。購物更多樂趣與溫情,生活添上暖意。


(6)支持本地經濟

街市及小店舖較多本地和鄰近地區生產的貨品,我們購買這些,是令本地本區增加就業,供應更好的東西給自己。


(7)支持創意

小店及街市攤檔的老闆能夠供應自己用心思生產或種植的貨品,切合本區口味及需要,我們去消費就是推廣發揚本地的文化。


(8)多選擇

超市供應貨品千篇一律,由少數供應商包辦,遠遠不及街市及小店舖的來源多樣化,入貨憑老闆的心思、喜好、眼光、想像力。


(9)抗拒集團霸權

超市由財雄勢大的利益集團運作,而且與跨國公司關係千絲萬縷,合力操縱經濟民生。每次我們去小店舖上街市,就是減少全球化的惡勢力囂張,以實際行動支持自己的社區發展本土經濟,爭取生活上的真正自由自主。


(10)增廣見聞

小店及街市攤檔的東主往往提供各式各樣的貨品使用資訊,及解決生活問題的好主意,這是寶貴好用的附加價值。


(11)自主

街市及小店舖較能按照個別顧客及社區的主觀意願入貨,去超市購物只是集體由大集團控制吃什麼用什麼。


(12)慈悲

超市貨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展銷過程中,涉及剝削員工、殺害大地無數生靈、製造國際間及社區上的悲慘事件。


篇幅所限,上文經編輯刪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