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天台建農莊 興趣變生意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4日 21:35
2012年10月1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石屎森林下,香港人可以種植的空間少之又少,連擺放盆栽都要顧慮一番。想到郊區體驗耕種,卻要舟車勞頓,令人大失興趣。一名「假日農夫」斥資50萬元,把農田帶進工廈天台,宣揚有機耕作,更研究出合適泥土,引進種植盆,建立起一個萬呎都市天台農莊,讓都市人享受躬耕之樂。


3年前林世昌在鰂魚涌的一幢工廈天台開設嬰兒用品店,他與太太嘗試在店外空地種植,不少顧客都很欣賞,林世昌忽發奇想,不如建立天台農莊,他從台灣引入種植盆,又自行調製泥土,推廣有機耕種。


「農夫」須自行打理

租田戶愈來愈多,林世昌去年把都市農莊搬到毗鄰工廈,面積達1萬呎的天台擺放近400個種植盆,全都一早被租出。農莊要求租戶必須使用有機種植材料,租戶亦要自行打理「農田」,農莊職員不會代為照顧。林表示,在這裏種植的農友大多平和謙厚,不浮不躁﹕「種植好多時都失敗,農友除要汲取教訓,更會學懂何謂聽天由命,知道很多時成功與否都要看天而定。」


7月颱風韋森特襲港,發出10號颶風信號,林世昌憶述,當日懸掛3號風球時已透過網站呼籲農友到農莊為種植盆做好防風措施,但不少農友正在上班,無暇照料,林世昌只好自行為一些高危植物做防護,如紮緊瓜棚、收割部分作物等。至8號風球懸掛後,農莊要關門,林世昌只能透過閉路電視監察;林世昌說,10號風球來臨,他只能看着農莊的枱椅被吹翻,部分棚架傾側,也無能為力。


開設種植課程 分享耕種經驗

除了租借種植盆,農莊也開設不同程度的有機耕種課程,教授基本種植理論,亦讓學員互相分享成功與失敗的種植經驗。導師李小姐表示,本身對耕種深感興趣,希望借課堂與學員分享耕作之樂,一些學員會把有趣的種植經驗與大家分享,她自己也得益不少。


今年3月開始參與耕作的關先生夫婦,至今共租了6個種植盆,種有南瓜、無花果、勝瓜等。已退休的關先生每日清早都到農莊看望自己的心血,又會為農作物傳播花粉,促進作物成長,是農莊重要成員。住在半山的劉先生夫婦說,希望每周都能抽時間帶一對子女來耕種,希望透過身教,令小孩認識食物來之不易。劉太說,女兒試過帶同學到農莊參觀,恍如小孩的「郊遊」好去處。


觀塘設另一天台農莊

除了鰂魚涌,林世昌也在觀塘開設另一天台農莊,他至今已為農莊投資近50萬元,但他覺得,能夠從一項興趣發展成天台農莊這種營運實體,眼見每個農友攜着辛苦得來的收成露出無比歡顏,令他更有動力經營這事業。


明報記者 楊德銘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