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天介紹的西班牙鑊仔蛋,與港式家常菜很配合,配飯一流。
這個本地版超級易整,味道一樣棒,極之適合一人或兩口子作晚餐。
番茄是西班牙菜和其他地中海菜(包括意大利)的重要材料。
當地人外表亮麗,據說也是因為常吃番茄呢!
(當然,這並未有科學根據的。)
鉀鈉平衡 人體健康關鍵
多用豉油高湯 粵菜高鈉低鉀
四個星期很快便過去,很榮幸能與明報讀者分享煮食心得。大家也許會留意到,我在家弄的菜式不太像港式的「家常便飯」。朋友當中會在家煮食的只佔少數,煮的也是粵菜居多。每次談起自己在家煮西班牙、印度或意大利等地方的料理,他們總會投以不可置信的眼光。其實我不是崇洋,而是港式飲食真的太不注重健康了。
食品安全中心近期發表報告,指出本港食物愈來愈不健康,鈉含量偏高。高鈉飲食會增加高血壓、中風及心臟問題的風險,令人容易水腫,增加腎臟負擔。高鈉飲食固然不健康,但更少人知道關鍵其實是鉀和鈉的平衡。鉀和鈉相輔相成,身體水分平均和正常運作都需要兩者得到平衡。有最新外國研究指出,人體吸收的鉀鈉比例應為2比1,而多運動人士的比例還可以更高。
所以除了減鈉,提高鉀的攝取量亦很重要,因為鉀可以抵消攝取過多鈉對身體的影響。可是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卻是高鈉低鉀,這真是雪上加霜。食品安全中心指出,香港人很容易一兩餐便吸收超過2000mg的每日建議鈉攝取量,但鉀的攝取量卻遠遠低於建議。例如飲茶必吃的蝦餃,鉀和鈉的含量分別是45mg和400mg,比例接近1比10!
其實粵菜高鈉這問題,煮法需負上很大責任。粵菜調味材料種類較少,少用香料、香草,必須用到高鈉的鹽、豉油及高湯。所謂健康的老火湯,也往往加了很多鹽和味精。另一方面,香港金錢掛帥,大部分商人開食肆(尤其是連鎖食肆)純為賺錢,他們無原因要照顧顧客的長期健康。
異國料理高鉀 橄欖油更健康
大家若明白港式飲食最大問題是高鈉低鉀,便會理解我介紹異國飲食文化的原因。無論是西班牙鑊仔蛋或是印度咖喱,都有相當豐富的鉀。當中用到如牛奶、乳酪、番茄、薯仔和香料等都是高鉀的食物。只要認真地用橄欖油煮菜,就算下鹽極少,味道也可以很好。不用怕橄欖油,有些人一方面以為落很少油煮食物便是健康,一方面卻毫不節制地加鹽!要知道地中海國家的健康秘訣就在橄欖油。如果你經常有眼睛乾澀、疲勞、不明原因的頭痛、鼻敏感等。請你多吃這些料理,若你的不適是源於高鈉低鉀,也許你會就此不藥而癒。
吸收鉀最佳方法:
多吃蔬果
當然,吸收鉀的最佳方法是多吃蔬果,奈何人人也知出外用餐很少會提供足夠蔬果。老一輩總愛說我們出街吃飯太多,而每次回家吃飯後無論多飽,總會硬塞你一個飯後橙。大家知道橙是含鉀最多的生果之一嗎?商業社會最可怕的洗腦方法之一,就是將事物單一化。例如說一粒維他命丸等如吃了N個橙的維他命C,彷彿好像吃橙只為吸收維他命C。很多人看得廣告多,便真的以為,吃了維他命C便用不着吃橙了。
文 許嘉宇
整理、圖片 Sandy lam
編輯 潘建文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