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龍尾改建人工沙灘問題多多,人們都問「咁究竟點解要起?」政府說法是應地區人士要求,因大埔區內沒有泳灘設施。但整個項目沒做過一次像樣的公眾諮詢,按民政事務局提交上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的文件顯示,工程推進近5年來,只諮詢過環諮會、大埔區議會轄下的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民政事務委員會等;擬議工程刊憲時收到的20多份反對意見書,最終或被調解、或由行政長官考慮後「駁回」並授權工程開展。「所謂當地居民支持,其實諮詢來諮詢去都係大埔區議會內一小撮人,當中有委任區議員、鄉事派、跟地產商有關係的人,佢哋梗係贊成;幾年來咁多學者、市民、環團大聲反對,就當聽唔到。」Derek說。
原來發展商近年早在大埔汀角一帶密密插旗,四處都是建設中的別墅屋,是購入丁權重建而成,買家期望建成沙灘後臨海村屋升值,近年已熱炒至千幾萬一幢。會德豐獲批於附近興建水療酒店,另一發展商偉都集團的水療酒店大計亦在申請中。配合李嘉誠捐款10億興建的桐梓觀音像及慈山寺,鄰近的印洲塘、海下灣、香港地質公園等,有人眼中滿是商機,冀將整個區域打造成「港版芭堤雅」。為求體面,濕漉漉的泥灘當然要填平,才能配合陽光與海灘的旅遊想像,思維跟十多年前鋪設屯門黃金海岸泳灘並無二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