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社部宣稱「養老金收大於支」,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則表示「確有缺口」,「養老金空帳」近來再度成為各方關注焦點。有專家開出「延遲退休」的藥方,但老百姓認為此舉只是加大了用窮人的錢補貼富人的力度。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提醒,在公平性沒有解決之前,一切改革都難逃被擱置的命運。
養老金寅吃卯糧
人社部和社保基金對於養老金問題的表述看似矛盾,但雙方實際上都沒有說謊,只是着眼的時間點有所不同。中國當前的養老保險模式始於1995年,從時間序列劃分,該框架下共有三類人群:過去沒有個人帳戶的「老人」、個人帳戶交款額度有限的「中年」及逐步開始交款的「新人」。
由於此前幾乎沒有任何資金積累,當前養老金的運行實質上是基於一種「寅吃卯糧」的機制,即用「新人」和「中年」所交的錢來彌補「老人」養老金缺口這一歷史欠帳。近年來,隨着養老金範圍的擴大,供糧的「新人」呈逐年增加態勢,再加之中國財政收入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官方也有餘力通過大規模轉移支付來填補缺口。
上述因素讓養老金在當期呈現出收大於支的狀况,但在填補了老欠帳的同時,「新人」帳戶卻逐漸淪為「空帳」,從而產生了一個更大的缺口。
空帳醞債務風險
據官方統計,若不考慮財政補貼,2010年一年養老保險徵繳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共有15個,缺口達679億元。這一缺口在未來極有可能成倍放大。
首先,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總人口增長遠低於規劃,老年化程度卻超過預期。這樣的變化趨勢意味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後,伸手「要糧」的離退休人員將逐漸增多,新參保人員「供糧」速度則相應放緩。
其次,中國經濟未來很有可能進入一個中速巡航區。在這種情况下,財政也幾乎沒有可能繼續保持二至三成的增長速度,其對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能力將大大降低。
考慮到養老問題最終還是得由政府來兜底,許多經濟學家警示稱養老金缺口可能實實在在的轉變為政府的負債來源,現在的希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
沒有公平難改革
基本養老制度的改革被提上日程目前已成為共識,不過以「延遲退休」為代表的一些解決方案卻遭到了密集炮轟。
近來,一些學者開始撰文,通過「改革必由之路」、「國外普遍做法」等說辭為延遲退休背書,但效果有限。其原因在於專家關注的是效率,但民眾更注重公平。事實上,內地養老金目前處於雙軌運行狀態,其中一部分是不用繳費但養老金水準高於平均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另一部分是自行繳費而錢卻被「統一轉移」的企業工人。
在這種情况下,延遲退休無異於拉長了公共部門的「尋租」時間,因此,無論其能對解決空帳問題發揮多大作用,民眾自然難以買帳。
鄭秉文提醒說,如果不解決養老「多軌制」造成的不公及不滿情緒,任何理性改革都無從談起。
馮其十
養老金寅吃卯糧
人社部和社保基金對於養老金問題的表述看似矛盾,但雙方實際上都沒有說謊,只是着眼的時間點有所不同。中國當前的養老保險模式始於1995年,從時間序列劃分,該框架下共有三類人群:過去沒有個人帳戶的「老人」、個人帳戶交款額度有限的「中年」及逐步開始交款的「新人」。
由於此前幾乎沒有任何資金積累,當前養老金的運行實質上是基於一種「寅吃卯糧」的機制,即用「新人」和「中年」所交的錢來彌補「老人」養老金缺口這一歷史欠帳。近年來,隨着養老金範圍的擴大,供糧的「新人」呈逐年增加態勢,再加之中國財政收入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官方也有餘力通過大規模轉移支付來填補缺口。
上述因素讓養老金在當期呈現出收大於支的狀况,但在填補了老欠帳的同時,「新人」帳戶卻逐漸淪為「空帳」,從而產生了一個更大的缺口。
空帳醞債務風險
據官方統計,若不考慮財政補貼,2010年一年養老保險徵繳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共有15個,缺口達679億元。這一缺口在未來極有可能成倍放大。
首先,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總人口增長遠低於規劃,老年化程度卻超過預期。這樣的變化趨勢意味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後,伸手「要糧」的離退休人員將逐漸增多,新參保人員「供糧」速度則相應放緩。
其次,中國經濟未來很有可能進入一個中速巡航區。在這種情况下,財政也幾乎沒有可能繼續保持二至三成的增長速度,其對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能力將大大降低。
考慮到養老問題最終還是得由政府來兜底,許多經濟學家警示稱養老金缺口可能實實在在的轉變為政府的負債來源,現在的希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
沒有公平難改革
基本養老制度的改革被提上日程目前已成為共識,不過以「延遲退休」為代表的一些解決方案卻遭到了密集炮轟。
近來,一些學者開始撰文,通過「改革必由之路」、「國外普遍做法」等說辭為延遲退休背書,但效果有限。其原因在於專家關注的是效率,但民眾更注重公平。事實上,內地養老金目前處於雙軌運行狀態,其中一部分是不用繳費但養老金水準高於平均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另一部分是自行繳費而錢卻被「統一轉移」的企業工人。
在這種情况下,延遲退休無異於拉長了公共部門的「尋租」時間,因此,無論其能對解決空帳問題發揮多大作用,民眾自然難以買帳。
鄭秉文提醒說,如果不解決養老「多軌制」造成的不公及不滿情緒,任何理性改革都無從談起。
馮其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