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首三季,美股強、中國A股弱,港股夾在中間。踏入第4季,情况暫見逆轉:A股強,美股弱,猶幸港股暫不太跟美股,但能否長期如此則難說。
美股三大指數上周跌逾2%,其中道指及標普500錄得4個月以來最大的一周跌幅。大型美企如花旗、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IBM、英特爾、Google及微軟等將於本周公布季績,市場預期整體企業季度盈利將按年倒退1%,預料將繼續左右美股走勢。技術上,道指及標普500均於上周跌破「小雙頂」頸線,後市潛在跌幅分別為2%及3%,或限制港股升幅。
中國方面,本周四(18日)公布的第3季GDP料按年增長7.3%至7.4%,應是今年低位,隨着穩增長政策漸見成效,以及美國復蘇帶動出口業回暖,經濟有望在第4季回復較快增長。
貨幣供應增速加快 利好A股
事實上,中國剛於周末公布的9月份出口按年增長9.9%,增速為預期的兩倍,入口則轉跌為升,按年增長2.4%,顯示出口及內需均有改善。9月份的狹義貨幣(M1)及廣義貨幣(M2)增速均創年內新高,貨幣供應與股市表現關係密切,M2一般稍為領先股市,是以亦屬利好A股的因素。
中共「十八大」會議已定於下月8日召開,預料維穩行情持續,有助支持國企股短線做好。技術上,國企指數已突破10,000點大關,並升近10,500點阻力,如破位向上,料可挑戰11,000至11,200點區間。其中內地保險股、基建股、重型機械股及煤炭股有望跑出。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上述股票)
蘇沛豐
新鴻基金融集團 證券策略師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