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柬埔寨太上皇西哈努克昨在北京逝世,兒子西哈莫尼國王昨與首相洪森親赴北京,迎接其遺體返回金邊。柬國政府宣布,西哈努克的遺體將在金邊擺放3個月,供民眾瞻仰,之後再舉行國葬。柬國民眾昨紛紛表達哀思。94歲的柬埔寨人西弗亨說:「他是好國王,照顧國家和人民。我很喜愛他。」
西哈努克2004年因健康問題退位,由兒子西哈莫尼繼位,自己長期在北京休養,但仍獲不少國民愛戴,其肖像常見於建築物或民居。
西哈努克1922年10月31日生於金邊,自小在越南及法國接受教育。1941年,法屬柬埔寨王國的莫尼旺國王駕崩,法國人「跳過」他的父親,立18歲的西哈努克為王,以為他年輕較易控制。但他卻在1952年以國王身分,要求脫離法國90多年殖民統治,翌年帶領柬國獨立,贏得「民族英雄」和「獨立之父」美譽。
擺脫法國統治 獲封獨立之父
王位對西哈努克而言只是虛銜,於是他在1955年讓位給父親,自己組建政黨「人民社會同盟」,然後舉行大選出任首相。1956年,他成為「不結盟運動」的締造者之一,奉行獨立自主、不與美蘇結盟的外交政策,卻同時接受美國和蘇共陣營援助。他曾以比喻解釋其左右逢源政策:「柬埔寨就像美麗少女,大家都來求婚,但我們只顧收禮物,不要答應任何人。」
與美蘇外交左右逢源
其父在1960年逝世後,他再度成為國家元首,但他的兩面逢迎之計,卻為其失勢種下禍根。隨着美軍陷入越戰,華府質疑西哈努克同情北越,協助柬國首相朗諾1970年趁西哈努克外訪發動政變,西哈努克一家被迫流亡北京,在毛澤東、周恩來等游說下,與反對朗諾親美政權的赤柬領袖波爾布特合作,為赤柬1975年奪權埋下伏筆。然而他回國後亦被赤柬軟禁,其20多名親人,包括5名孩子及14個孫也被赤柬殺害。
對於外界批評他經常改變立場、投靠不同陣營,西哈努克稱他一直只有一個政治理念,就是捍衛國家獨立、領土完整及國家民族尊嚴,其國民亦認同他是國家動亂中難得的凝聚力量。他曾說,只有像莎士比亞那樣的大文豪,才能為其一生作公正評價,但他表示「這齣悲劇的英雄不是西哈努克,而是柬埔寨人民」。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