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阿牛,人如其名,在抗爭路上總如一頭牛。社民連「阿牛」曾健成過去20多年在社運打滾,從政高峰期曾躋身立法局,低潮如今連區議員議席也保不住,幸任職校長的太太一直在背後扶持,令他無後顧之憂。阿牛坦言,他全家也流着社運血,七一、六四等「大日子」毋須約定都會碰到家人,遺憾是未能讓於上月底因腎病離世的母親「有餐安樂茶飯食」。
阿牛多年來在民主路有如永遠的綠葉,及至上月因保釣成報章頭版主角。然而,登島未有為他帶來選票,屢敗屢戰的立選再度低票落選,接着更傳來母親去世的噩耗,「保釣還保釣,這從不是我選舉的環節。我不會為選票低頭,只覺得你選到我是你着數,選不到是你蝕底」。
牛媽七一、六四晚會常客
牛媽終年91歲,雖是文盲,卻支持他抗爭,「她一直支持我,不是因為我是她的兒子,而是認同共產黨害死好多人,應該下台」。
跟很多社運分子一樣,八九六四是阿牛的轉捩點,令時任地盤判頭的他沾上政治。「我本來都不理政治,1989年5月學聯到新華社靜坐時,我送咗兩條維他奶去就走人」,他續說,「但六四那晚我同太太講,『老婆,我頂唔順喇,我要走出去做啲嘢,我唔知做乜嘢,亦唔知做幾耐,但我唔想再做我現有嘅工作』。那刻我行出咗第一步,之後才發現原來我細佬細妹、我母親全部嘅理念都差唔多。」
阿牛說,年邁的母親每年都會攜孫到維園出席六四晚會,在七一遊行與其他家人「各有各衝」,他今回成功登島,母親也嚷着要去機場接機,兒女不許,就整天看着電視直播,「我成個家庭就係咁,過去20幾年他們都很支持我,可以令我無後顧之憂」。「自己做仔,未能讓她有餐真真正正的安樂茶飯食,同埋過去行動或多或少都令她擔心,希望她能安息上路。」
太太任幼園校長 成最強後盾
地盤判頭與幼稚園校長,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結婚近30年的牛夫牛妻,依舊恩愛。「她問我輸了立選後未來4年做乜,我說會繼續抗爭,但要留些時間畫一些大畫,等我死後讓她拍賣」,阿牛大笑說,「她真的會信我,因我好多嘢都估你唔到。有次我無端端用發泡膠雕了董建華個頭出來,問她覺得似不似……」
「雙失」之後 望成雕塑家
長毛的「大話精木偶」、社民連的紙製坦克、2003年七一遊行高舉的「掃把頭」雕塑,都出自阿牛之手。粗如蠻牛卻能妙手生花。他笑稱,雙失(失去區議會及立法會議席)後最希望向成為雕塑家之夢進發。
明報記者 林凱旻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