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幼稚園認清國際真貌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7日 06:35
2012年10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現今全球一體化,家長更着重培養孩子英語、普通話等多種語言能力,務求與世界接軌。本地一些幼稚園便標榜設國際班,校名又有「國際」等字眼,以吸引報讀。不過,爸媽們別被「國際」二字蒙混,國際學校、國際幼稚園、國際班三者大不同,為孩子揀選幼稚園前,父母先要全面了解「國際」這回事。


國際學校 直升中小學

家長不要誤以為校內很多外籍教師、主要以英語授課、使用非本地課程的就是國際學校。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博士表示,真正的國際學校提供的學前教育,毋須依從教育局《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可直接升讀小學、中學課程,例如新加坡國際學校、漢基國際學校和香港國際學校(HKIS)都設有幼稚園課程。國際學校主要照顧非華語學生的教學需要,它不用依據本港教育課程,學生亦不用參加本地的公開考試。


國際幼稚園 非本地課程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顯示,國際幼稚園是指為非華語兒童提供服務的幼稚園,它們與本地幼稚園主要不同的地方是採用非華語作為主要的教學語言,如英語、日語等。


身兼香港幼稚園協會會長的栢基海韻幼稚園校長唐少勳指出,私立幼稚園沒有參加學券計劃,不用參照本地的課程指引,在設計教學模式和內容、安排師資各方面都有較大的空間發揮,故可以推行國際化的教學,但不一定屬於國際幼稚園。她強調,申請名為「國際幼稚園」須具備特定條件。


「例如栢基海韻幼稚園在2007年之前是栢基海韻國際幼稚園。當時幼稚園採用國際化的教學模式是基於實際需要,香港有很多大型工程,很多外籍工程師攜同子女來港,為了服務他們,學校註冊為『國際幼稚園』。申請辦學權時,(教育局)需要評估該區需要,當時幼稚園大約有十多個海外學生,由於大比數的學生使用外語,有成為『國際幼稚園』的實際需要;校內的課程理念、師資各方面亦需要符合國際幼稚園的特點。後來根據調查,發現外籍學童減少,因此決定轉成非牟利學校,並依據學前教育課程指引,使用本地課程,校名亦除去『國際』二字。」


非華語教學

至於栢基海韻幼稚園的姊妹校栢基國際幼稚園及栢基國際幼稚園(九龍),則依舊走國際化教學模式。唐少勳表示兩校採用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PYP)課程,校內亦有20至30個外籍學生,70%課堂內容使用外語。「國際幼稚園需要採用國際課程,例如全校主要採用蒙特梭利教學模式,或IBPYP課程。」


根據教育局資料,現時採用非本地課程的幼稚園捂X園暨幼兒中心大約有90間,例如京斯敦國際幼稚園、耀中國際幼稚園(根德道)、朗思國際幼稚園及蒙特梭利國際學校等,部分校名都標明國際幼稚園。不過,唐少勳表示有些標明國際幼兒園不一定代表採用國際模式的教學;亦有些幼稚園使用「國際」二字當成名稱,不代表它們是國際化教學。因此,家長為孩子報讀國際幼稚園時,需要多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模式。


國際班 主流校設英普教學

鄭佩華表示非牟利幼稚園在設計課程上亦具備彈性,近年學校流行開設「國際班」或「全英班」。這些國際班、全英班標榜主要以英語教學,或在課程中加入非廣東話語言教學。


其實設有「國際班」的幼稚園,有些都是使用本地課程,而非使用外國學制或課程,因此實際上仍屬本地主流幼稚園,只是它們會聘用較多外籍老師,以及有較多甚至全部時間採用非廣東話教學。以每年大約收到3000個申請的崇真小學暨幼稚園為例,其幼稚園便分為「中英文幼稚園部」和「全英語幼稚園部」,前者是主流幼稚園,主要教學語言是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後者簡稱IKG(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家長都會稱之為國際班,只以英語和普通話作教學語言。學校共有9班幼稚園,其中3班是IKG。由於崇真有學券,兼設有國際班,擁有學習英語的優勢,所以甚受家長歡迎。


崇真小學暨幼稚園校長譚煥玲表示,全校在課室內外均鼓勵學生說英語及普通話。主流班與國際班的分別在於主流部每天有15分鐘英文會話課及每周2次各15分鐘普通話會話課;國際部則每日有2小時普通話及1小時英文課。


可接軌國際或主流中小學

說到崇真的IKG跟國際學校所設的幼稚園有何分別,譚煥玲認為國際學校裏大部分老師是外籍人士,相對本地學校來說,學生的中文可能較弱;崇真幼稚園的外籍老師數目較國際學校少,共有24名外籍老師及40名以普通話為母語的老師,但相對其他本地幼稚園,比例又較多。「很多學校也會聘請外籍老師,但未必每天都有外籍老師的課堂。IKG的上課模式比較活潑,外籍老師多採用做project、探訪等形式跟學生互動。」也許有家長擔心,這種類似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會令學生「坐唔定」,譚煥玲表示國際部每班由3名老師負責,除了有外籍英語及普通話老師,還有一位本地老師負責課堂紀律,當然,這位老師亦只會用普通話或英語跟學生溝通。


幼園校長﹕母語學習最佳

那麼,念國際部的學生,可以升讀正式的國際學校嗎?「若家長想升讀崇真小學,他們可以選擇英文小學部或國際小學部,讀國際小學部的學生可修讀法文或日文。有些IKG學生升小時也會選擇念其他國際小學,亦有學生於小五時轉讀國際學校的Grade 7。當然,他們亦可選擇入讀主流中小學,出路甚廣。」


很多家長慕名讓子女入讀主流幼稚園的國際班,但譚煥玲奉勸家長,小朋友用母語去學習是最自然的事,毋須強迫孩子入讀國際班。「國際班比較適合較靈活、適應力強的學生,因為我們完全不會採用廣東話,母語為廣東話的小朋友會有些壓力,有時候想向老師表達時,又未能用英語或普通話溝通,情緒便較難控制。而我亦相信讀主流班的學生,英文不一定較國際班學生遜色,父母的支援也很重要。」


文﹕顏燕雯、顏紫燕

圖﹕陳淑安、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小模特兒:駱晉晞

統籌:陳詠詩

編輯:李曉虹

happypama@mingpao.com

happypama.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