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樓市9月表現一般,較早前的統計數據更顯示黃金周「遇冷」,銷情令人擔心。不過,昨天公布的最新中原每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地成交量進入10月第二個禮拜後「強勢回暖」,其中北京、上海等主要一線城市成交量較十一黃金周假期大升逾倍。
受此消息帶動,內房股昨日大幅反彈(見表),但有分析員提醒,黃金周成交數據因假日期間網上簽約暫停而滯後,實際回暖勢頭有被誇大之嫌,樓市發展仍待觀察。
北京成交量按周漲5倍
中原地產在黃金周期間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合計簽約套數約為1.6萬套,相比黃金周前一周的5.4萬套大幅縮水七成,令市場的「銀十」期待早早「落空」。然而時隔一周,10月第二周的成交數據卻令人喜出望外。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昨天公布,全國54個主要城市上周(10月8日至14日)新房成交量合計為59,929套,按周上漲了210%。
在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的周簽約量分別達到2630套、2170套、831套,較黃金周錄得的成交依次增加501.83%、200.92%及166.3%。二線城市中,天津、重慶、成都、杭州簽約,按周漲幅亦超過一倍以上。
20城市成交按年上漲
同日,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的報告顯示,其監測的40個城市中,除廈門成交量略有下降外,其餘城市均較黃金周有大幅增長。按年比較,則有半數(20個)城市按周成交上漲,其中長沙、南昌增幅超過一倍,溫州成交量增幅更達到275%。
數據大升 或因簽約滯後
雖然樓市表面反彈勢頭強勁,不少分析人士提醒,因有節日假期影響,成交量按周的大幅上升並不能完全解釋為樓市回暖。
究其原因,乃中秋、國慶假期大多數網上簽約被延遲,近期公布的簽約數據實際包含了黃金周期間認購但暫未簽約的金額。
舉例而言,碧桂園(2007)此前公布集團今年中秋、國慶錄得認購額42億元(人民幣•下同),實際合同簽約數額卻僅得7.3億元。
瑞信:不一定比9月好
瑞信分析師杜勁松指出,分析10月成交量更適宜的方法是取首兩周平均數後再進行比較,「數據處理之後,並沒有反映出非常強勢的反彈。從市場看來,10月全月銷售並不一定會比9月表現更好。」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總經理兼研究總監杜丙國也認為,月度數據比每周統計更能避開偶然因素、準確反映市場變化。
打折新盤趨增 或帶動交投
展望後市,上海中原地產研究諮詢部總監宋會雍認為,因金九表現不如預期,開發企業紛紛加大推盤力度刺激市場,10月下半段,或有愈來愈多的項目採取以價換量的營銷策略,「金九銀十」有可能成為「銀九金十」。
杜丙國也指出,9月底以來新盤供應明顯增多,購房者觀望情緒也開始減弱,「愈來愈多的開發商開始打折,我對10月的成交依然看好。」
明報記者 杜婧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