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蒸餾水未必無菌,食物安全中心昨公布上月驗出辦公室水機採用的3加侖裝「美加蒸餾水」及「清怡蒸餾水」含銅綠假單胞菌,因此向該廠發警告,但已有113樽被飲用,目前已回收96樽。專家指出,該菌不會引致腹瀉等食物中毒徵狀,但口腔有潰爛的癌症病人飲用含菌水有可能會受感染,食安中心亦提醒以蒸餾水冲奶亦應先把水煲滾。
食安中心發警告信
食物安全中心於8至9月期間抽驗了60個瓶裝水及飲水機用桶裝水樣本,該中心在9月13日的檢測結果發現,萬通控股旗下的清怡蒸餾水在屯門德雅工業中心持牌製造廠所生產的3加侖裝「美加蒸餾水」及「清怡蒸餾水」,分別每250毫升含69個及31個銅綠假單胞菌,超出微生物含量指引的行動水平。
該中心要求製造廠停售、回收及銷毁問題瓶裝水,並發出警告信,兩款同批次蒸餾水共出產209樽,共耗用113樽,已回收96樽,跟進測試結果合格。
清怡蒸餾水昨至截稿未有回應,而美加蒸餾水熱線的職員指3加侖裝蒸餾水屬辦公室用的水機桶裝水。
食安中心指瓶裝水含銅綠假單胞菌顯示其水源或生產、包裝、運輸、儲存等受污染,大量銅綠假單胞菌可令瓶裝水味道、氣味和濁度改變,若以飲水機蒸餾水冲奶,應先把水煮沸,水溫不應低於70℃。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指出,銅綠假單胞菌即是綠膿桿菌,廣泛存在於天然水、水喉水等,一般長時間高溫蒸餾可殺死該菌,但若水樽、管道或機器受污染,而又消毒不足,便有機會令已蒸餾的水含菌。
癌症病人或受感染
黃又稱,甚少有透過飲食攝入綠膿桿菌而致腹瀉等,較常見是醫院感染的肺炎、傷口感染等,健康人士飲用含此菌的水,未必有問題,但癌症病人接受放射性治療後口腔或腸胃有潰瘍,飲用含菌水,便有潛在受感染的風險。柏林曾有醫院爆發綠膿桿菌感染,最終在一瓶未開的樽裝水發現綠膿桿菌,懷疑與此有關。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