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十八大」召開在即,A股市場加速「吸金」,監管機構頻頻加快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審批步伐,更首次對境外有中資背景的機構開閘。本報獲悉,海通國際(0665)旗下海通資產管理(香港)已獲中國證監會批出QFII 資格,並已向外管局申請3億美元投資額度,將利用該額度在港發行投資A股市場的基金產品。學者認為,中央首度放開中資QFII資格,既扶持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亦意在增加海外資金流入以支持A股。
過去兩個月,中證監不斷加快QFII審批節奏,根據中證監10月16日的最新披露, 9月份共有7家機構獲QFII資格,其中6間為外資金融機構,而在本港註冊的海通資產管理則在9月20日獲批資格,這是2003年5月內地開放QFII業務以來,第一家中資背景券商取得「通行證」。至9月底,共計有188間機構獲證監會批准QFII資格。
曹紅輝﹕助內地券商海外發展
市場人士向本報透露,海通已向外管局申請3億美元的QFII投資額度,料在近日獲批,並計劃用此額度在本港發行投資A股的基金產品,面向機構和散戶,當前A股估值便宜,並獲政策利好,希望抓住投資時機。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紅輝認為,監管部門終於向境外中資機構開放QFII,可促使境內、外資金的雙向流動,更為中資機構進行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提供機會,「有助於本土券商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也是內地資本市場完善的一個過程」。
事實上,QFII業務放開以來一直對中資亮紅燈,引來中資券商不少微詞,香港中資券商業協會會長閻峰也不止一次表示,QFII應該對中資開放。曹紅輝強調,此次給境外中資機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提供同等機會,亦是政策上的突破。
加批QFII 為A股增外援
從監管機構近月頻頻為QFII加倉來看,A股市場的持續低迷,也加快了政策開放,讓A股開門迎外援 。今年以來,外管局共計批准了72家QFII機構97.78億美元的投資額度,2003年至今批准總額度超過300億美元。有基金經理表示,「十八大」前內地「穩市」政策頻出,政策上明顯在鼓勵外資參與內地市場,給A股輸血。
另外,富蘭克林鄧普頓將於下月開始發售「鄧普頓中國機會基金」,該基金至少70%的總資產淨值會投放於國內A股股票。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Mark Mobius)表示,料新股增發趨緩、中國資本帳逐步開放吸引更多長線海外資金進入內地股市,將帶動內地投資情緒回暖,A股表現有望上行。
明報記者 張聞文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