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回升只會循序漸進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22日 06:35
2012年10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第三季的經濟數據預早放風說:「中國經濟增速基本趨於穩定,並且繼續出現積極的變化。」果然,國家統計局上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的GDP增長雖然繼續放緩至7.4%,但在9月份,多個經濟指標都已經穩定,或者甚至輕微改善。


我們仍然預期,內地的經濟增長會在未來幾個月持續穩定,而不是一下子的強勁反彈,或者再度放緩。高庫存仍然會繼續拖累工業界,而房地產建設的主要驅動力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都不太可能大幅改善。


內地政府採取的逆轉經濟周期政策的影響──特別是放寬信貸和增加基建開支,在未來幾個月內,將會愈來愈容易感受到。但內地政府仍然致力於用更規範的方法來管理經濟。經濟增長穩定下來,將會令它更加不願意再推出有力的刺激經濟政策。我們不預期,在11月初的「十八大」之後,新上任的領導人會改變這策略。


名義GDP增長,可能是與企業營業額關係最緊密的經濟指標。由年初至今,它已經大幅放緩至10%。2010年至2011年的平均名義GDP增長卻是18%。第3季的名義GDP增長進一步放緩至按年增長9.5%,比第1季的11.2%和第2季的9.6%都要低,但與第2季相比,跌幅算相當溫和。


由於大多數生產商似乎都已經按較低的需求量增長去調整產量,通脹又可能已經見底,名義GDP增長進一步急劇惡化的可能性不大。


我們預期,實質GDP增長會在第4季稍為回升,因為去年第4季的基數較低。至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年率化按季GDP增長率,內地經濟已過了見底的時候。2012年第1季為6.1%,第2季為8.2%,第3季已回升至9.1%。


內地的出口在9月份出乎意料地好,按年增長達9.9%,比8月份的2.7%強勁得多。但是,由於發達國家的需求還未有強勁復蘇的迹象,這可能只是個別月份的波動,不是一個出口大幅增長周期的開始。


滯後效應影響消費 房屋銷售促進復蘇

同時,由於經濟放緩的滯後效應影響到勞動力市場,家庭消費亦已經開始放緩。城市家庭的人均開支實際增長由第2季的8.5%,明顯放緩至第3季的5.8%。乘用車的銷量增長也由第2季的17%,迅速冷卻至第3季的7%。這種周期性的消費放緩,在未來幾季將會愈來愈明顯。


出口和內部消費兩者都疲弱,意味着中國若要扭轉經濟周期,就只能繼續嚴重倚賴房地產。如果房屋銷售保持一個像樣的增長步伐,足夠降低未賣出的庫存單位,到了2013年上半年,地產發展商將會開始有真正的動機增加建屋。


在這方面,9月份的數據其實是好壞參半。以建築面積計算,全國房屋銷售在8月份按年增長13%之後,在9月份又按年下跌了1.6%。然而我們根據「搜房網」的數據發現,在22個主要城市,9月份的房屋銷售其實按年大增了44%,與前幾個月變化不大。


這現象的一個解釋是,因為內地曾經在6月和7月減息,引致8月份的房屋銷售大增。但之後,銀行據報不太願意以低息批出按揭貸款。雖然8月份或9月份並沒有全國性的房屋或貨幣政策變化,但內地的決策者繼續關注樓價反彈,可能是9月份房屋銷售增長放緩的主因。


雖然內地政府不希望建造業崩潰,而拖累到經濟增長;但他們同樣不希望看到,過去幾年內地居民稍為上升的住房負擔能力,又被另一個樓價升浪抵消掉。


以上種種都表明,任何因為房屋銷售復蘇而出現的建造業活動增長,都會是溫和的。當然,這樣的情形還未出現,因為建造業的復蘇通常滯後於樓市。在9月份,建造業活動仍然按年大跌24%之多。


10月初的數據顯示,這個月的房屋銷售會有一些增長。由於去年第4季基數較低,今年第4季的房屋銷售要出現按年增長並不難。我們認為,內地樓市並無崩潰,在未來幾個月,房屋銷售都可能有像樣的按年增長。


無疑,樓市強勁復蘇,是最有把握催谷中國經濟增長的方法。但內地政府不願製造另一個房地產泡沫,意味着內地的經濟復蘇將會是循序漸進的。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