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區諾軒﹕巴士求存 應先敢於改革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24日 06:35
2012年10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九巴表示虧蝕,或許又是再次加價的先聲,這種「虧蝕——加價」的模式,公眾已不陌生,但問題是加價繼續,巴士服務卻每况愈下。運輸署交通投訴組接獲的巴士投訴逐年上升,2010年錄得14%增幅 ,2011年更增至21%。如此惡性循環,令我隱隱感到,香港的巴士服務政策,已經到了一個死胡同。與其加價,是否更應籌思改革,尋找生存空間?


鐵路網絡逐漸完善,固然成為巴士的勁敵,但這並不代表巴士服務便沒有生存空間。環顧其他城市的營運模式,一種方向是精簡路線,按途收費,現時路面的公共交通服務臃腫,小巴、巴士功能重疊,一條長途線,可能本身便足以承載多區短途乘客,上落只需使用八達通,已能按路程收費,但今天沒有這回事,路線收費各異,令乘客為了省車費而乾等某幾條路線;而營辦商往往害怕影響其他線的客量,拒絕大刀闊斧的改革,若能統合一些重疊而班次疏落的路線,專挑鐵路網無法覆蓋的地點停站,已能省下不少成本。


另一種方向是推行點對點的長途路線。好像新巴近年開設往返將軍澳——沙田的798路線,基於其行經觀塘繞道毋須轉車的便捷,開闢了新的需求。惟新線易立,改革難求,南區99、671、107皆有潛質轉經東區走廊,卻常忌憚地區反對,提倡3年仍不願推行。(題外話﹕99X是嘗試,但對社區不公道)


我不認為加價是唯一選擇,公眾更期望看到的,是巴士營辦商願意花工夫開源節流,提供更好服務。手執專營權,然後喊蝕錢,母公司賺錢又隻字不提,等車的乘客會怎樣想?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