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昨舉行的最後一場大選辯論出現「奇景」。近期常打中國牌的羅姆尼和奧巴馬,對華口風都突然「收火」放軟,非但未有狠批中國,更稱中國可成合作伙伴;在反恐及中東等議題上,羅姆尼還屢次附和奧巴馬。分析認為,兩人刻意展示理性溫和形象,羅姆尼更決意與小布殊的牛仔外交劃清界線,都是為了吸引獨立選民。雖然奧巴馬今仗表現較佳,但對選情幫助恐有限。
今場辯論聚焦外交,外界原預期,兩人會比併「誰對華更強硬」。出人意表的是,就這議題率先發言的奧巴馬開宗明義說:「中國既是對手,只要他們按規則行事,也是在國際社會的潛在合作伙伴。」他又談到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與中國的關係。他說:「我們要面向亞太區,這是未來的經濟增長點。中國可作為伙伴,但我們也要發出清楚信息,美國是亞太區國家,我們會與區內國家合作,締訂貿易協議,讓中國感到有壓力去遵守基本國際規則。」
未提中國人權主權爭議
更令人意外的是,羅姆尼也附和奧巴馬的「伙伴論」。他雖重申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使美國就業機會流失」,但亦說「中國在某些方面與我們利益接近,他們也希望世界穩定,不希望戰爭,不希望看到貿易保護主義……希望經濟發展,世界自由開放。因此我們可以成為中國的合作伙伴,在任何形式上都不一定要成為敵人。」他表示,中國是很大的生產基地,它所關注的是自身開發,而非對外擴張;美國能否持續強大,關鍵在於自身實力和競爭力。奧巴馬亦認為,美國長遠要與中國競爭,必須練好「內功」,若沒有最好的教育制度,不繼續投資科研技術,美國將在競爭中失敗。
奧羅在辯論中都避免稱崛起中的中國是美國國家安全最大威脅。主持人西佛(Bob Schieffer)在辯論尾聲,先刻意提到「崛起中的中國」,然後問兩位候選人心中什麼是美國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奧巴馬的答覆是「恐怖主義」,羅姆尼的答案是「擁有核武的伊朗」。
辯論中,兩人談論中國的主要目的,都是想將話題引導至美國經濟問題,反映這對選民有更大吸引力。兩人都沒談論中國人權或東海南海主權爭議等敏感議題,也沒多談中國軍力,反而奧巴馬找住羅姆尼拿現在美軍艦艇數目較20世紀初要少,嘲諷羅姆尼落伍無知,聲言現在美軍馬匹與刺刀也比當年減少了,但這只因軍事觀念已改變,再不是以多取勝,現在美軍靠的是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等先進武備。海軍部長馬布斯年初也曾批評羅姆尼如此拿當前海軍實力與1917年時做對比,「就像拿電報跟智能手機作比較」。分析相信羅姆尼是想藉批評艦艇數目減少,爭取關鍵州弗吉尼亞的造船業工人支持。
華外交部促羅奧負責任
內地學者牛新春指出,兩人對中美關係的看法沒什麼分歧,都認為中美關係很重要,分歧僅在於匯率等具體問題。他認為,維持良好中美關係,在美國已形成重要共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強調,保持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根本利益,「美國政治家無論哪個黨派,都應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以負責任的方式多做促進中美互信與合作的事」。
CBS民調顯示,認為奧巴馬辯論表現較佳的游離選民達53%,多羅姆尼20個百分點。不過《紐時》指出,歷屆大選辯論顯示,最後一場對候選人的影響力不及首兩場,即便目前選情膠着,輕微民意轉變也可能左右大局。
(綜合報道)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