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足病診療師黃允成指出,0至5歲兒童的足部主要以軟骨組成,之後隨着年齡增長便會逐漸發展成為硬骨。在成長過程中,腳後踭的骨與骨之間會有空隙,之後骨骼會慢慢結合。所以選鞋時必須選擇鞋踭有保護、承托及避震功能的鞋子,否則,有可能導致腳跟發炎。
另外,製鞋手工亦可能影響健康,一些手工差的童鞋可能會令小朋友平衡身體時出現困難。家長為孩子選鞋時,應按孩子的成長階段來選擇﹕
階段一:0至2歲
0至2歲的小朋友會經歷3個不同的階段,包括學行前、初學行及懂得走走跳跳﹕
○ 學行前
最重要是保護雙腳,鞋身必須柔軟而能給予足夠的空間予小趾頭活動,質料必須透氣,例如真皮。
○ 初學行
鞋子必須既能保護雙腳,又不防礙雙腳對地面的觸感。鞋底必須薄而柔軟,但質料需能提供應有的保護,這樣才可為小朋友提供近乎赤足的感覺,而雙腳又不易受傷。鞋頭應圓而寬,讓小趾頭有足夠空間活動。
○ 走走跳跳了
需要既柔軟又能提供足夠承托的鞋子,以應付日常跑跳碰的挑戰,鞋底需要讓他們感受到地面,讓身體及足部自行作出反應,才能發展出自然健康的步姿。
階段二:2歲以上
已懂走路的小朋友,家長為他們試鞋子時,可輕按腳跟位置,必須有足夠硬度以提供適當保護及承托;而前掌位置應柔軟,讓小朋友腳掌可輕易屈曲。家長也可輕輕左右扭動鞋子,鞋子應輕微扭動而不是完全變形,這樣才可為孩子提供足夠的保護及承托。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