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頸鏈是配飾,但憑着精緻工藝和背後有故事的創意靈感,戴上身的配飾又何嘗不是一件藝術品?意大利設計師Carolina Dezman所做的每條頸鏈,背後都以藝術作品為故事,叫「art jewellery」,因此她覺得自己是藝術家,不是珠寶設計師。
以art為主導
看Carolina Dezman的頸鏈,實在很難想像她原來是個只有23歲的女孩,還要是個染綠髮穿紅衣的青春少艾,跟她那些優雅成熟的「art jewellery」有很大反差。她沒讀過珠寶設計或是藝術,但每條頸鏈都以「art」為靈感,例如翻看柯德莉夏萍的《珠光寶氣》,就以裏面那條黑色連身裙為主題創作了一條造型優雅的黑色方形寶石頸鏈;因為喜歡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芭蕾舞表演,於是用對比強烈的黑白色演繹她認為天鵝最輝煌的一刻;還有因為喜歡Andy Warhol又或是希臘神話,而做出充滿立體線條的頸鏈。一開始她只覺得做這樣的珠寶跟平常的珠寶不一樣,不受時間和潮流控制,「從一開始的想法就不一樣,我不是在做珠寶,而是在做藝術。『Art』無疑是個意義很大的字,我喜歡它,而且我的每件作品也是以art為主導,所以我覺得我是個藝術家多於珠寶設計師」。
讓人看到有感覺
跟很多藝術家一樣,她的作品原意只是讓人「feel something」,「我不是在設計一條可以讓你配襯衣服的頸鏈,我想你看到我的頸鏈時有感覺,不論是什麼感覺也好,也不論我做這些頸鏈時想令你有什麼感覺,唯一重要的是我的作品令你『feel something』。」她的每一個作品數量不多,只選在個性小店售賣,今次則選在畫廊,因為她不想變得受歡迎,不想別人因為人有我有才買她的頸鏈,而是真心欣賞明白她的設計。這些聽來都是非常藝術家的說辭,但她可是個會衡量現實的藝術家,「很矛盾,我想頸鏈有藝術感、有趣之餘,也讓人戴得來,於是我會考慮重量、形狀,例如用合成樹脂和施華洛世奇水晶來代替金屬,使它戴起來輕一點」。她一直專注做頸鏈,因為她覺得頸鏈是最大也最快吸引別人目光的配飾,她也想先做好一件事,才去想其他事。畢竟Carolina Dezman才23歲,之後想做什麼都還有很多時間﹕「我不想預先定好我的未來,但現在我希望幾十年後我仍在做這件事。」
也不管Carolina Dezman未來是怎樣,又或者她到底該稱為藝術家還是珠寶設計師,至少現在她有勇氣將不是每個人都明白的藝術變成可以隨身佩戴的首飾,立心想讓多點人認識藝術,就已不是每個23歲女孩都做得到的事。
文 官嘉盈
圖 葉思雅
編輯 梁小玲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