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年沙田友 帶中學生研究社區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28日 21:35
2012年10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Kenny在港大修讀傳媒及文化研究,也是《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2000-2010)》作者。他在沙田第一城長大,瀝源邨讀書,現在雖跟家人搬到火炭,但因教會、親戚朋友都在舊居附近,仍常回來。生長於斯,他也很同意沙田價值之說,「我父母也是那種很重高效率、少少精英主義的。」母校呂明才小學推國民教育,Kenny加入反國教,訪問了167名呂小家長,最多人「不支持但無奈接受」,達46%,撐罷課僅14%。「立會選舉,第一城最高票的是龐愛蘭、田北俊、湯家驊,居民價值取向好明顯。」


部分學生將問題全歸中港矛盾

最近Kenny負責帶沙田一間中學的中四生做社區研究,討論新城市、沙田人和鄉村三個主題,發現新一代與地區的關係彷彿割裂了,「唔覺得沙田是『我生活嘅地方』。我同佢哋講新城市以前有八佰伴、以前的消費文化,佢哋話無聽過,預備好的文章都無睇;佢哋97年出世,同年八佰伴結業。好啦,第二堂我畀奇夫篇文佢哋睇(《八月十五的沙田》刊登於2007年9月30日星期日副刊),有兩三個男仔,即刻圈住『殖民』、『米字旗』兩處,然後在旁寫『like』,真係激死,你又唔知殖民係咩,又無經歷過。佢就一本正經咁話,『我哋從一些人的口中得知殖民時期係好美好的。』後來我發現佢哋facebook都在share朗思的圖。講新城市點變,佢哋一下就跳到中港矛盾,好憎中國人,你同佢講領匯點蹂躪啲屋邨舖佢無感覺、講地產霸權都又無感覺,佢好似好關心社會,但咁嘅方式關心,我寧願佢哋似我同輩同學咁政治冷感,都好過呢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